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应该重点关注教学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6]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开展朗读能力活动,这既能消除传统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触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一段时,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师先让朗读较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宁静悠远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音韵美、节奏美。学生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共性,明确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目标并且根据教学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安排课时进度,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学生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这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养成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朗读能力培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泽林,汪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8(4):103-104.

  [2]薛海莲.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4):46-47.

  [3]王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5):241.

  [4]孙桂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70-71.

  [5]黄菊.朗读: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训练[J].教育观察,2018(4):43-45.

  [6]黄蜀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5):14.

  作者:林清 单位: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