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3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3建立评价体系。

  学生入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时,学校要为学生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同时还应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企业指导老师。学校的专业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为学生指引正确的专业发展方向,而企业指导老师作为校外实习导师负责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增强实战能力,提高竞争力。“双导师”制度的提出,旨在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确立培养目标,由学校和企业单位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培训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4真正做到产学一体。

  很多一般本科院校,虽然明确了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校企合作仅限于浅层次上的合作。如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成立实习指导小组等。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呈现出企业参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甚至有些学校还要为学生实习培训付相应的报酬。要解决以上问题,建全校企合作机制是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建立建全校企合作机制,才能深化校企合作程度,真正做到“校、企、生”三赢。

  4、总结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全和完善相关机制和法规,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学校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的同时,企业也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不但为学校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了企业资源,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了有创新,有活力的高水平职业人。根据专业特色制订不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本科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发伸.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思考[C].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5-300.

  [2]马勇,刘凯.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9):6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