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通用7篇)(第2页)

本文共计310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消费感性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中, 人们消费常常仅是为了获得一种愉悦和一种满足。人们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价值, 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注重感性、感官和欲望的表现与满足。自己在家中冲泡一杯咖啡只要一元钱, 而在咖啡屋一杯咖啡要几十元人民币, 人们从咖啡屋浓郁的咖啡香味、幽雅的环境和动人的音乐中体会到了咖啡的浪漫, 品味到了小资情调和时尚轻松的生活方式, 人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去享受在咖啡屋的感觉, 而不愿意在家为了解渴而饮用咖啡。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消费文化。

  5、文化商品化和商品文化化

  后现代消费社会里,文化和商品紧密联系,结成同盟。一方面,文化可以拿来消费,变成了一种商品。文化已经洗去了高雅、严肃和纯粹的色彩,把文化艺术包装成商品,以纯粹审美消费的实物提供给观众,成为可供买卖的东西,使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消费。另一方面,文化融入了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全过程。为了增强消费的满足感以及现商品的符号价值,一切商品消费又都美其名曰“文化”,给商品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文化的氛围里快乐消费。正如杰姆逊所说:“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品正在成为商品……后现代主义文化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消费品。”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在交融中共存,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将成为后现代高消费社会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美]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62.

  [3]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英]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18-20.

  [5]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 1235.

  浅析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下的大众文化论文 篇2

  【摘 要】文化消费一直是中国面临的热点问题,文化需求的状况是制约中国文化消费的瓶颈,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应用到文化消费中也是同样。本文以新时期环境下人们消费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文化消费的现状以及中国文化消费的主要趋势。提出应该从总体把握中国文化消费的脉动,剖析中国文化消费走向,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链。

  【关键词】需求;消费;文化产业オ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融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体现、反映着不同历史文化的特质,并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而存在。正如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不同的民族一样,不同的经济形式以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以不同的方式造就着不同的经济形式。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重点是作为一个经济链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消费。很难说清文化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很难讲清文化消费和消费文化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文化引导了一种消费观念、消费热潮的兴起,还是一种消费趋势产生了某种特定的文化,从而促成这种文化产品的问世,真的很难说。我们唯有接受这种循环的现象,把这一切交给文化消费市场。

  一、发展文化消费

  发展产业,重在发展市场,发展市场重在发展需求,消费时代文化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符号需求、品牌需求,注意力消费。21世纪是恋物与人文并举的品牌化时代。几乎每件商品,都打上了鲜明的价值烙印,物质和精神流行将成为新的生活流行和消费流行——这就是消费的文化现象。

  人类许多社会,包括中国,在消费的态度上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从严格的节约到开始消费。早期人类物质匮乏,许多社会都鼓励严格的节约为美德。视为生存而消费为必须,但不鼓励“为愉悦而消费”。有些社会还因为宗教教义的因素而更加排斥娱乐性消费,并把他看成是不道德的事情。比如马克斯韦伯所描述的基督新教即是反对物质欲望。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和西欧社会开始迈入大量工业生产,人们得以较为宽裕的支配所得,人们的意识也开始转变,因而开始有大众消费的产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