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论文(第8页)

46 次下载 24 页 4117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音乐教育要真正全面面对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教师应有意识地克服以往传授多于智力开发、技术重于思维的培养、模仿多于创造的偏向,注重在各环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欣赏学生所表现出的鉴赏力和才能。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指出,在我们教学中遇到学生敢于想象、不愿走老路与常规教学发生冲突时,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遵循五条原则:1.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2.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3.向学生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4.为自发学习提供机会并予以肯定;5.给学习、实践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⑥这五条原则,向我们提供了在教学中如何鼓励并引导学生发展创造力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到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三)变授受型教育为授受与创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就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来讲,基本为授受型,即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单靠授受是远远不够的,知识渊博、技巧纯熟并不代表有充分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模式上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设想。

  1.探索模式

  教学过程为设疑——自由探索——引导探索——答疑,将音乐中的创造性因素交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音乐作品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并在学生自由思考后,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和研究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2.形象模式

  教学过程为设景——生情——投入——知能并获,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和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接受教学内容。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可先将欣赏作品主要情节和情景氛围进行设计,并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作品的风格、作曲家的意图,教师再稍加讲解即可;也可让学生根据感受到的音乐情景进行表演,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3.合作模式

  教学过程为诱导——共鸣——探讨——获得共识,教师先在基础知识之上诱导性地提出更为深入的问题,和学生进行讨论,并获得共识。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融洽合作,有助于帮助学生抓住瞬间灵感,进一步提高兴趣。

  4.潜在模式

  教学过程为暗示——渗透——移情——得到熏陶,将课程的目标潜藏于教学之中,渗透于模式中间,使各种教学目标交叉,具有感应力和移情作用。⑦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掌握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思维方式主要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进行创造性教育中,应科学掌握二者的平衡。在注重形象思维的同时,绝不能走极端,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但绝不是非理性的自我发泄。综上所述,当我们强调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置于领航地位的同时,绝不是忽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真理超越一点,便成谬误。结语在21世纪的教育旅程中,面对全面素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能否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引入思维科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改革现有的专业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论文(第8页)5

  【摘要】本文通过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语言的激活,文本解读的丰富性及个性化,学生主动参与,拓展情感空间等几个方面,探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人文情怀

  在科学扫荡我们生活的时候,在计算机化和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学生疏于用书面去表达的时候,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口号此起彼伏,推动课改越来越朝着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在这个大前提之下,语文教师应该体现其良心与职责,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健全起来。新语文程标准也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