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的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377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xx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
因此中医康复本科教育及课程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中医康复本科教育应该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目前可供参考的教材为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系列教材,如《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学》《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临床运动疗法学》等,应尽量争取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并重,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与西医康复理论方法并重,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通过加强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必将使中医康复效果及地位在实践中大大提高。
由于残疾数量的增加,康复人才的缺乏,使中医康复效果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故中医康复的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要适合中国康复医疗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康复医学的优点,如现代康复医学在康复评估、康复技术方面的专项化、规范化和量化。中西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康复疗效,推进中医康复医疗的进步与发展。
《康复医学》的论文(第16页)13
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去认识病人的真实情况,然后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一直延续着将疾病分解加以讲授,以“教师教”为核心。但是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之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工作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往往教学双方竭尽全力,而教学效果不佳。自上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被引入临床的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临床康复实习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xx年6月至20xx年4月期间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两届专科生共74名,其中20xx年参加实习的学生(32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20xx年参加实习的学生(42名)采用循证医学授课方法,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较见表1,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均已完成两年的康复医学基础学习,各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授课学时,授课内容均相同,教学时间均为2个月。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之后进行自我练习和实践。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共管一位病人,进行病例的临床观察及康复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2周后上交文献报告。教师进行小结,以达到帮助学生理顺文献查找的思路及文字组织,评价文献的临床价值,并重点针对同种疾病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索。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均接受问卷调查以及考核。
3.教学效果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理论闭卷考试,考试题以主观问答题为主,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制定合理康复评估和训练方案;以相同标准对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临床技能考核,各项评分均为100份。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所接受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评价、对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兴趣提高帮助等,问卷回收率达100%。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成绩采用均数(x-±s)表示,t检验,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态度调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两组在论述、技能和总成绩比较结果显示:传统组和循证组成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