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中学年级负责制下德育管理网络的构建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课程育德”是实现全员育德的有效方略。一方面,任课教师在年级各个备课组的要求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对学生进行显性的课程育德,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隐性的课程育德尤为重要。隐性课程指的是没有在课程计划中显现,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包括良好的学校常规,教师的人格品质等。德育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体验和熏陶作用,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期待、爱心等都容易感染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显性课程育德。

  2.2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的纵向构成

  年级德育管理网络纵向由四条具体的实施途径构成。

  2.2.1年级党支部一年级团支部一年级工会

  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是实现全年级教师参与管理与全员育德的有力保障。党员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扬党员的带头作用,率先学习并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推进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则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培养教师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提升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使年级党、团支部和工会成为全年级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与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坚强阵地。

  2.2.2年级主任一班主任一科任老师

  年级负责制下,年级主任对整个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班主任与该班任课教师共同对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负责。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可形成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导师小组,要求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德育管理过程中。上课时间,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把德育渗透落实到课堂教学细节中;课余时间,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从而切实做到显性课程育德与隐性课程育德双管齐下。

  2.2.3年级学生会一各班学生干部一全体学生

  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可通过年级学生会来执行和强化。年级学生会承担了年级管理中的许多具体事务,如对各班每日考勤、出操、卫生、寝室纪律等各方面的统计与评比或在各种年级活动中起协调组织的作用。并在管理过程中整合各班学生干部资源,使年级学生会干部与班委干部协作管理,使年级管理的形式从纯粹由教师负责转换为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组建年级学生会,可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监督的能力。

  2.2.4学校一家长学校一学生家长

  年级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协助下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为本年级家长举办不同主题的专家讲座,结合本年级学生身理及心理的特点和年级德育目标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各班举办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如请家长观摩主题班会,请家长参与辩论会将孩子的烦恼与快乐编成小品,请家长做出评价等。只有做到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状况,理解年级班级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强大合力,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在年级负责制下,通过同一年级教师、学生、家长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相互作用,构建年级德育管理网络使得年级的德育管理活动既符合学校的宏观目标,又切合年级的具体实际,从而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功效,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得到加强和优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