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零库存管理实践论文
18 次下载 2 页 284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企业零库存管理实践论文
一、“零库存”管理的含义
“零库存”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与仓库储存有关的储存数量为“零”。具体讲,“零库存”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即近乎无库存物资);二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即不存在库存活动)。因此,“零库存”管理是指利用现代管理手段使在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中以仓库存储形式的存货数量最少,为提高资本增值率、降低积压风险,以解决因库存多,占用资金多,利息负担重等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存货周转,节约库存资金,减少仓储费用的管理过程。
二、“零库存”管理实现途径
企业“零库存”管理有以下成熟的实现途径:
1.库存外包方式。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所属存货交由专门的公司代存代管,而由企业向受托方支付一定的代管费用,从而使企业不再保有库存,甚至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这样在一定范围内便可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库存外包方式优点在于:受托方利用专业优势,可实现较高水平和较低费用的库存管理,企业不再设库,同时省去仓库及库存管理的大量事务,集中力量于生产经营。
2.同步方式。同步方式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后,使各个生产环节的速度完全协调,消除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形式。这种方式不是简单的传送带生产方式,它已经延伸成一种使生产与原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准时供应而实现的零储备形式。
3.准时供应系统。准时供应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依靠有效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此方式不同于同步方式,它主要依靠“软件”设施,而轮动方式主要靠“硬件”设施。
4.协作分包方式。协作分包方式可细分为存货供应分包与存货销售分包两种。一是主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等存货由若干分包企业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从而使主企业原料存货库存为零;二是在销售环节,主企业集中进行销售库存,主要通过随时供给等形式,使分包销售的企业销售库存为零。
5.看板方式。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在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实现零库存。
6.水龙头方式。水龙头方式是一种像拧开自来水管水龙头就可取水而无需自己保有库存的零库存形式。这种方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演进,已发展成即时供应制度,用户可随时提出购入要求,采取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责任,从而使用户实现零库存。
7.无库存储备。无库存储备是指为了某些战略需要而储备物资,储备期不确定或较长,因而采用改变其形态的方式来达到储存目的即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企业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商品的特点与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选择上述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来实现零库存管理,从而减少仓库建设、管理等一系列费用,同时也减少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一系列问题,达到变相为企业盈利的目的。
三、实现“零库存”管理的两大支持系统
企业在实施零库存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失败了。主要是因企业在实施零库存管理过程中两大关键支持系统建立不完善所导致的,即完善的信息系统与物流系统。库存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所有环节。要实现上述环节的零库存管理,存货必须要以需定购与完善的存货管理系统。如果信息系统不完善,对接不好,就会造成“牛鞭效应”,增加供应企业库存压力。有了完善的信息系统,还得有完善的物流系统及时配送所采购、生产、销售等所需货物,来实现企业零库存管理。如果只有准确的信息,没有及时的物流系统,必然要求储备一段时间内所需的货物来满足生产、销售,这样就无法实现零库存。因此,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也是一个决定企业零库存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两个系统缺一不可,相互支撑。完善的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信息准确,物流配送才是准确、合适的,不会增加库存压力;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时完成存货调动以满足生产、销售的需要,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各个环节都在这两个大系统的支撑下以需定购,及时配送,保证各个环节完全对接,自然不会多出闲置存货,零库存管理就会取得成功。下面举一个零库存管理成功的实例———沃尔玛:沃尔玛在全美有3000多家分店,在海外拥有1000多家连锁店,员工超过88.5万人,规模如此巨大,却仍能”天天平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