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与探索论文(第3页)

8 次下载 3 页 433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多元一体化教学发展的问题与展望

  4.1多元一体化教学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对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比较认可,课堂总体效果较好,难点突出,期待学有所用的启发式教学,但是同学们互动程度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差,不能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去,需要主讲老师去引导,考虑到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为后续的课堂内容提供了参考;让我们认识到:研究生课程更应侧重于方向性的指导和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及探索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具体的细节性学科知识可以让同学在课下自己去学习巩固,同时,课堂上交流与互动环节也是重要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启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交互多学科知识,对于科研思维的延伸、拓展有很大帮助,通过主讲教师的引导,可以从中窥见一斑,借鉴思维的模型,从而独立发展自己的科研思路。

  4.2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成为中国改革主旋律,教学体制改革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教育做为两者的交集,其正确的发展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整体化的认知是其正确发展的路标。传统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以教材而言,即使是8年制的教材,比如《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编者大部分为科学研究者和基金的获得者,其缺乏对临床的经验和积累,以此教材教育人,难免出现理论学习与临床的脱节;小部分为临床医生而非科研人员,因此很难避免出现临床与科研的脱节,既会科研又善于临床的编者少之又少,上课的教师也是如此,各讲各专,解剖(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和医学免疫(功能)、药理学(治疗)基本分割,课堂枯燥无味,这样难免会造成理论与临床的分裂。在硕士研究生教学的考试上,与本科的教育方式(填鸭式)基本一致,侧重于知识点的背诵,缺乏继承和创新。这样一系列下来,不仅导致研究生在临床学习中没有良好的科研思维,在科研中也会不知其临床意义。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基础医学课程、科研设计与临床实践视为一体;同时,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完善,笔者也会将现有的科研成果融入于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中去,争取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课程多元一体化理论,为中国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