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与探索论文

8 次下载 3 页 433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与探索论文

  基础医学课程是所有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临床医疗实践的奠基课程,是科研实验的启发课程;同时,由于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抽象,内容繁多,医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和理解,不能充分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临床实践中,不能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导致“学无所用”;进一步来说,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当代医疗与科研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上好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医学课程,真正把基础医学课程同临床、科研思维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对古代与近代教育模式的思考,借鉴中华文化优秀的教育思想:“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的整体化思维,将基础医学科目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将基础医学与科研思维及临床医学之间融合贯通起来。通过近3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基础医学多元一体化课程体系格局,本文将对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的概念、成果、意义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以下阐述。

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实践与探索论文

  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1.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就是在研究生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即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思维,发现医学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融合科研思维,并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有机统一地实现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科研思维的新型的一体化教育。

  1.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笔者在具体实施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以各个系统为框架,以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为主线,根据“智者察同”的思想将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回归主线,

  再从主线上分析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与临床、人体及生活的关系,巧妙地结合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一些问题的真实性,例如,从免疫学角度认识AIDS的新定义与诊断标准,认为AIDS不等于“HIV感染”,不是“HIV血清阳性”,也不是“CD4+T细胞减少”。治疗AIDS的关键在于恢复机体的代谢稳态,以达到免疫重建的观点;在讲授到泌尿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时,首先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来讲述,其次以现在的研究发现:阻断RAS的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肾功损害、咳嗽等不良反应,咳嗽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痰的咳嗽;剧烈咳嗽,还会出现尿失禁等,最后又联系到临床治疗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医理论阐述肾作为先天之本,其与相傅之官的肺之间,在生理脏象、病理症状及药理疗效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有机地整合“生理(脏象)一病理(病象〕一药理(应象广,达到“养生一卫生一治病”三位一体的整体稳态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2.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接受全方位的锻炼,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医学教育形成的共识,也是研究生基础医学教育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继续实践、总结与完善。将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与临床知识、科研思维的创新内容进行一体化,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另外,不断完善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以及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加之富有亲和力的启发式教学,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促进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为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