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高职教育管理(第2页)

本文共计42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高职教学管理缺乏激励措施。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灵活性高,这要求教师要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激励,而高职院校明显未做到这一点。在教学管理中,管理教师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不高。在与企业人员沟通过程中,既没有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又忽视了企业培训人员的情绪变化。高职管理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长此以往,管理人员失去了信心,管理效率自然低下。

  (五)顶岗实习设置不明确。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而校企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企业接纳校内学生进入企业定岗实习,但由于高职教学管理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在选择企业和选择职位上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较少,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其实习企业趋于固定,一些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已经面临倒闭,无法为学生提供任何岗位。实习期间,一些企业不能提供必要的薪资,学生对岗位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核心岗位无法提供给尚未毕业的学生,这些都使得高职教学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

  (一)加快教学改革,引进现代化的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管理的基础,为此,高职院校要将思想改革作为重点,对传统的思维进行总结,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思想的创新,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了解现代企业需求,对高职教学目标、方法进行调整,在学校内部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正确认识工学结合模式相爱的高职教学改革。(2)树立典型,要求其他高职学校本着向其学习的理念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工学结合的需求,注重教师思想的转变,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

  (二)强化工学结合,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应加快校企合作的进程使工学结合的作用得以体现。首先,高职院校应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传统的管理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其中包括增加信息交流。人才培养方向以及顶岗实习的安排等。其次:对我国教学管理机制进行补充,加入工学结合管理内容,关注工作结合的进展。将工学管理的任务进行细化,以便于其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并且发挥其作用。

  (三)拓宽资金渠道,促进资源优化。首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并非没有资源,而是没有实现最合理的利用。基于此,高职管理人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对市场进行分析和调查,时刻掌握最新的市场动向,设置与此相关的活动。资金是工学结合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拓宽资金渠道,与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不断地增加与其合作企业的数量。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获得企业的需求,完成顶岗实习,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受重视程度,促进工学结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致力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金合理的应用于实习等过程中,紧跟社会发展形式,对工学结合管理进行评价,并给予适当的奖惩制度,提高其积极性。使高职院校最终获得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活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往的高职管理过于单一化,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高职管理应进行适当的改革,改革中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工学结合不同于传统教学,容易出现较多的临时问题。因此要求教学管理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时刻确保其灵活性,即根据市场变化对其进行调整。调整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按照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解决问题。当然,要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管理水平,教学同样重要。这是因为,教学是确保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基础。这对传统高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决企业与学校时间上的冲突,对教学顺序做适当调整,将校企合作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的能力激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必要的意义,在对教师能力挖掘上,应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奖惩制度,使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学校不应单单关注学生的心理、工作表现,还应注重教师的情绪变化,满足教师的适当需求,以激发其积极性。使高职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作用于其教学改革,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