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对比分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不同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使得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传统产业,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使传统产业增添了巨大的活力。据统计,在美国凡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公司产品质量提高了40%以上,生产率提高200%--500%,而工程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了15%--30%和5%--20%。我国22个省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5,个别的甚至高达1:10。工业化生产经营是以大型化、高速化、标准化、批量化为特征的,而信息化生产经营是以更重视个性化、多样化和高质量为特征。
工业化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代替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或主导为其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丁并占据主导地位。
在工业化社会,社会成员组成中主体是劳动(工人)大众,而在信息化社会中,主体则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由于信息化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
五、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同
工业化社会与信息社会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同样存在差别。前者重点是对产品生产、经营和有形资产的管理,即注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后者重视对科研的开发、职工培训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即注重企业创造知识的能力。
六、结语
总之,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信息化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也为工业化的延续开辟了新的道路。从物质含义而言,信息化是工业化在科技发展基础上的自我扬弃。从生产的角度而言,信息化扩大了工业化的发展空间,使市场交易的范围更加广阔和有序。
当然,现代社会中,信息化经济不可完全取代工业经济。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不发达国家更不可越过工业化而直接发展信息化。即使对于己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发达国家而言,工业化经济仍然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部门。正如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代表工业化经济可以完全取代农业经济一样。工业化经济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它是信息化经济的基础。

企业物流客户服务管理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医学硕士论文致谢辞
国内外高等制度下医学教育论文
临床医学写论文
毕业论文医学
有关医学检验的论文
2017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国际贸易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析论文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在茶叶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探讨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论文
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策略论文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