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0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分区设计
(一)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能够反映出保护区的保护目的,属于将保护对象集中布局的区域,需要给予特别保护,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进出其中,如果存在特殊情况,也需经过主管部门允许、批准后才能够入内。如果是从事科学考察者,在经过批准后只能在局部地段进行观测研究。虽然游客严禁入内,但需要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能够远离现场的游览计划和参观计划[7]。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核心保护区的特殊性呈现出来,比如通过标识牌的树立来讲明内部的生态系统以及保护的价值与意义,这样能够让旅客更容易接受。
(二)缓冲区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核心区,在核心保护区的外围需要建立一定宽度的区域来作为缓冲区,使得核心区的外来干扰得以缓冲。缓冲区域不宜建设,应当保持其荒野状态,这样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该区域的特征,因此,缓冲区所存在的生物群落应该与核心区保持一致或者相同,其宽度的设置则是按照实际需求和保护性质来确定,一般都需要在500米以上。缓冲区不同于核心区,是可以展开一些旅游活动,但需要存在一定的`限制[8]。缓冲区的旅游线路规划可以分为三个要点,首先是要能够顺应地形与地势,比如在沟谷、山脊线等自然分界线上布设线路,同时为了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景观破碎化,可以将自然小路、防火线等充分利用起来;其次,在布设线路时,其路线尽可能地不选择分岔路与回路,这样的游道容易对生物交流产生阻隔影响;最后是在管理方面,为了能够减少对动物繁殖敏感期的影响,应当采取相关措施来严格控制游客量,必要时可采取临时封闭。缓冲区的旅游线路可实施半封闭管理,通道两侧约为50米到100米之间,范围能够有效地控制游客活动距离,严禁将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在缓冲区内。
(三)实验区
实验区的主要内容分为原生生态系统、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及荒地荒山等,是缓冲区的外围区域。实验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可持续利用与生态资源保护的完美融合,因此,实验区可以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来开展一定规模的旅游经营活动。游憩区域的挑选应当是区位较好、景观价值较高的位置,使得游客能够在该区域进行度假以及观光等活动。同时,游客在进行相关活动时,也能够对自然保护区所存在的遗产价值进行体验、欣赏与了解[9]。该区域的旅游设施应当适量、简朴、自然,因景就势、因地制宜,使其能够与自然保护区和谐统一。而大规模的开发性建设不宜在此区域进行,同时也只能够让生态交通工具进入其中,在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
(四)周边区
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落应当尽可能地纳入到旅游区的范围中,可提供住宿、餐饮、农家乐、乡村度假等服务,使这些村落能够成为自然保护区外新的旅游接待服务点。
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一)休闲度假类
休闲度假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是需要结合自然保护区的自身条件来展开,比如植被情况、空气情况以及气候情况等,项目可以是森林木屋、水上娱乐以及生态度假村等。
(二)运动健身类
在开发这类旅游项目时,需将自然保护区中的地形地势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打造健身类旅游产品,其项目包括有漂流、探险、徒步、攀岩、登山以及林间漫步等。
(三)疗养保健类
自然保护区内含有丰富的空气负离子以及植物精气等资源,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开发疗养保健类旅游产品,其项目包括温泉疗养、森林浴场、生态保健园、负离子呼吸区、森林健康医院等[10]。
(四)观光游览类
该类主要对象为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景观、山水景观、气象景观、峰岩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这类景观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欣赏点,在对该类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时,需要对旅游路线进行科学合理地讲述,挑选出景色最佳的观景地点,同时对导游标识系统进行完善。
(五)高强度利用区
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段或者自然保护区外,便是可以高强度利用的区域,一般位于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入口处。在高强度利用区中,可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建设,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饭店、旅馆等。


经典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
辽宁何氏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优秀会计硕士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致谢信模板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浅谈钢琴触键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华】
2021年论文致谢词300字(通用6篇)
关于本科论文致谢(通用15篇)
舒曼歌曲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浅论音乐的节奏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5篇)
音乐系毕业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古典园林,精致江南”
古典分配理论探源
对古典文论的几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