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第7页)

135 次下载 21 页 3710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生)思考方法。

  (师)引导:既然这里要研究的Q与I、R、t可能有关,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才有可得出相应有效结论?

  (生)要进行变量控制。

  (师)该如何实现相应变量控制?请你设计。

  (生)设计一:用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定值电阻、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用温度计测出通电后,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温度,以温度的大小变化来确定产生的热量是否与电流大小相关。

  (师)肯定方法基本正确后,提出:测的温度是否准确?

  (生)(改进后)设计二:把电阻放在水中,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大小。

  (师)(继续引导)若电阻放在水中,水是否会导电?电流表显示的电流是否为每个电阻中的电流?你该用什么水?

  (生)设计三:改为用纯水。

  (师)你能让纯水在较小电流时温度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吗?为什么?

  (生)设计四:改为电阻丝放在比热更小的液体(如煤油)中,当电流通过后使煤油的温度升高,测出温度变化来研究热量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师)的确,煤油的比热较小,可使水的温度发生比水更明显的变化,可是这温度变化是否真的明显到能够测出?若不明显,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有何影响?

  (生)设计五:用煤油的体积变化反映热量大小。

  (师)你能明显看出煤油的体积变化吗?毕竟温度变化是不多的。

  (生)此后学生虽经思考,仍无办法可施。

  (师)是否记得老师在体现物体受到压力时发生形变的实验?(用玻璃瓶装水,挤压后观察细管中的水面上升情况)

  (生)设计六:用“放大法”观察体积变化。

  通过上述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被问题所困惑,逼迫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直至最终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也更加理解书本中采用这套装置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变量控制指导下的另外相关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材料,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佳的“愤悱情景”。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侧重于“怎么办”型和“怎么样”型的问题。有时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要把“是什么”型和“为什么”型的简单问题进行转化。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前程:《创新实践探索》物理教师20024

  [2]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物理课程的学习必然伴随着实验操作的需要,学生能够自行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就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有效性进行简要分析。

  一、培养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是在初二这一年开始开设的,往往有很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学科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兴趣。首先,学生对于能够自己动手参加的实验有浓厚兴趣,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所以我们要善加引导,如在学习力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学会探究什么可以影响力的大小、方向,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从而提升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观察过程、总结规律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不要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对于一些合适的实验,不要只是给学生示范,而要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实现一个实验再创新的过程。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验培养也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构造,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多动脑,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参与实验,并及时鼓励、激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