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范文(通用10篇)(第11页)
本文共计385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这一点,在中日两国的民间已经进行了不错的互动,下一步还需要在平台方面进行更大的支持。其次,取长补短。从饮食文化中,中日两国之间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通过一定层面的借鉴与学习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共性的优势。例如,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在海鲜食品方面的营养摄入,积极拓展渠道来满足大众对于海鲜的需求,将这种需求逐渐养成为一种习惯,从而改善中国当下在营养摄入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同样,日本也应该进一步借鉴中国在传统烹饪方面的手法与技巧,在色香味等方面进行更好的提升。中日两国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其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共享与互补,将会形成一种合力,进而助力整个亚洲饮食文化在整个世界饮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最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与日本当下在饮食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西方饮食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快餐文化的冲击。在各种各样的洋快餐的冲击下,居民的肥胖指数在不断的上升,很多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家庭烹饪的兴趣,甚至好多学生都叫不出自己经常见到的几种蔬菜的名字。这一现象从某种角度显示出:中日两国所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及传统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引导与干预,传统的优秀的饮食文化还会出现断代的风险。总之,一个国家饮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太多的相同之处,同时,也具有一些各自的差异。因此,在今后的中日文化,尤其是在饮食文化层面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求同存异,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中国和日本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相同点,同时,也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以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为研究点,探讨两个国家在饮食文化层面所具有的相同及不同的地方。最后,探讨了对中日两国饮食文化进行比较所具有的时代启示,其中包括在文化交流中的求同存异以及注重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等。由于研究的水平有限,在论述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还恳请相关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唐植君.论中日两国正月风俗的文化内涵[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
[2]唐植君.从新年活动看中日两国正月风俗变化[J].现代企业教育,2010(22).
[3]孙璐.浅析日本饮食文化[J].西安社会科学,2010(04).
[4]芦英顺.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对比[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5]孙晓红.日本的神馔[J].科技信息,2009(31).
[6]林宏卫.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7]加藤隆则.从中日年俗说开去[J].国际人才交流,2009(03).
[8]徐静波.试论日本饮食文化的诸特征[J].日本学刊,2008(05).
[9]梁爱露.浅谈中日饮食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10]李直.中日饮食文化比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05).
饮食文化论文 篇5
摘要:山东饮食,整体说来属于北方类型,地近京津,受京津影响和影响京津都较 深刻。沿海和海岛渔区、山区、平原、湖区、城市、古镇又因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情况不同,传统文化不同,个个呈现出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山东饮食风俗深深地烙上了地域的印痕。
关键词:山东;地域;临沂;饮食文化
一、山东饮食的文化背景
山东古称齐鲁,是中华民族群构时期的策源地之一。史前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齐家文化的沉积,夏、商、周三代的兴盛与文化的纵横积淀,使得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齐鲁饮食文化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并因此成为众多区域文化区中影响最大的文化区。这里不仅有陆地所有的五谷蔬果、水陆杂陈,也有内陆极其匮乏的鱼盐及山珍海味。丰富的原料物产、发达的铁器冶炼技术和城市商业及历史文化优势,更兼及通达辐辏的交通往来,使得以齐鲁文化为重心的黄河下游广大地区成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发达地区。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学的发源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几乎支配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孔夫子的中庸之道,赋予了山东饮食“和”的最高境界。其饮食本身也达到了敦厚平和,大味必淡的至味境界。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