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药学 > 正文

痛平膏主要药理作用实验研究(第3页)

本文共计54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表3  痛平膏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x±s,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括号内为各给药组动物的肿胀抑制率,“-”表示肿胀度大于模型对照组。

    2.3.2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2]  取体重为28±1g的ICR种小鼠,♂,健康,共60只。试验当日,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扶他林乳剂组,痛平膏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每鼠左耳外侧涂100%二甲苯0.02ml致炎,致炎后30min,在致炎的左耳内侧,涂抹适量受试品和对照品。致炎2h后,将小鼠断颈处死,清理剩 余物,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用天平称重。以每鼠的左耳片与右耳片重量之差(肿胀度)为观察指标,采用t进行数据,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按下列公式计算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4。
   
    肿胀抑制率=模型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

表4  痛平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x±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

    2.4  活血作用试验[1]  取体重为19±1g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健康,共60只。试验共分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平膏扶他林乳剂组,痛平膏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试验前1日,将受试小鼠的背部被毛去除(面积约1cm2)。试验当日,分别给予适量的受试品和对照品,用橡皮膏固定在背部。给药30min后,用1%戊巴比妥钠溶液0.05ml/10g腹腔麻醉。剪去耳廓背侧的细毛,并将小鼠腹部向下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鼠耳固定,调节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10),直至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情况。固定视野,调节测微尺的位置,使其可以测量血管直径的变化。给药35min时,观察小鼠耳廓选定部位的微小动、静脉的管径,此测定值为造模前基础值(A、V),并选择血液流态相似的微小静脉,用于观察造模后血液流态的改变。给药40min时,除空白对照组动物外,均按0.3ml/20g的剂量从尾静脉注射葡聚糖溶液(25mg/ml),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注射液。分别在造模后10、20、30min时,连续观察小鼠耳部选定的同一位置,记录微动、静脉管径及血液流态的变化。以各组动物造模前与造模后的微动、静脉管径的差值(△A、△V)为观察指标,同时对微静脉血液的流态进行评分,并作为观察指标,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评分的标准见表5

表5  微静脉血液的流态评分标准

 

    分值流态评定标准4分线粒流血流快速,成直线,但有沙粒感3分粒线流血流较快,成直线,但明显有沙粒感2分粒流血流快,成直线,可区分细胞1分粒缓流血流缓慢,明显区分细胞。可见细胞团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痛平膏对葡聚糖溶液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x±s,n=10,μm)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其局部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研究痛平膏的主要的作用,本实验分别采用镇痛、抗炎和微循环障碍的经典动物病理模型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痛平膏可提高动物因热刺激致痛的痛阈值,减少因醋酸刺激而发生扭体反应的动物只数;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可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肿胀度;对静脉注射葡聚糖溶液引起的小鼠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痛平膏对动物炎症、疼痛模型和微循环障碍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和活血作用,为临床用于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痛平膏是外用制剂,其吸收方式和作用时间与常用的口服制剂有较大的区别,为获得较完整的实验数据,实验中尽量测定其作用时间,以获得时-效曲线,供临床使用参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