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广告传播的文化学意义文化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1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是名人广告泛滥成灾。效仿名人、仰慕名人是一般人都具有的普遍心理。巧借名人效应做广告只要适度,确实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问题是,现今广告中的名人形象太多太滥,缺乏科学的选择与新奇的创意,一味拉名人客串,以至出现了影视名星做脚气水广告,体坛名将做农药甚至灭害灵广告等现象,在观众心目中造成了混乱甚至反感,这样的名人广告,显然难以收到很好的广告效果。

  二是广告虚假。一些广告过分强调产品的某一方面的功能,结果给人一种明显的虚假印象。尤其是一些化妆品和医疗保健用品广告,生怕效果说得不充分,神奇性说得不完满,于是不惜置产品实际于不顾,竭力夸大。比如有一种一般妇女保健用品的广告,把宫廷秘方、神水、誉满全球、畅销世界、质量一流、绝无仅有等词汇都用上了,夸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结果只能给人一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不良印象。

  三是广告的社会经济效益降低。随着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商品意识与广告意识在人们心中日益强化,广告数量自然也急剧增加。而我们的传播媒体与广告数量急剧增加的现实形势相比,显然还不够多。在此情况下,很自然地出现了广告的过分密集现象,使广大消费者被动地处于长期广告大战的包围之中,感觉变得迟钝甚至麻木,形成了所谓“广告躲避”现象。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电视广告。众所周知,电视广告在传播信息方面有迅速、直观、形象性强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众多的广告商纷纷选择以电视作传播媒介,造成了广告充塞,影响了观众对其他节目的欣赏。尤其是在精彩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过多的广告插播,使广大观众在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再看见这些广告出现,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换频道、上厕所等回避行动。这样一来,广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广告费的扶摇直上,广告形式的单调平庸、语言贫乏、形式雷同等现象,也使广告传播的顺利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广告策划者和全社会的关注,以便抓住症结,采取有力措施,从而使广告传播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