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论文
本文共计34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论文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与评论中,常常需要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解释其动人之处。本文试图从和谐美、对比美、整齐一律美、对称均衡美、变化统一美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一些不为常人所见的音乐现象,以开拓在教学等领域的音乐美学的应用视野。
关键词:音乐美学 和谐美 整齐一律美 变化统一美
音乐美学研究的“贵族倾向”和“高高在上”,致使其应用研究至今仍属凤毛麟角,这使我们在音乐操作的实践层面少了一双重要的眼睛——音乐的审美眼睛。此种状况的突出表现,就是在音乐教学、评论、作品分析中,常常不能解释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之所以动人的原因,完全回答这原因,远不是本文、甚至也不是当前的研究水平所能胜任的,此处不过是从“狭义形式美”的角度分析这原因的零星尝试罢了。
和谐美这是音乐在骨子里就追求的一种美。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声音,仅有为数极少的音才为音乐采用。这是因为它们不刺、不噪、不吵,而是圆润、谐和、悦耳(有稳定规范的数理根据,如小字一组的a1,每秒振动440次;小字二组的a2,每秒振动880次等),能促进血液循环、胃液分泌、心情向好……旋律写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流畅,也就是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要和顺。如旋律音程大跳后,旋律线通常会反向进行,来填充大跳留下的空档,以消除大跳的紧张不安;又如不谐和和弦总是倾向于向谐和和弦解决等。这些正是和谐美要求的结果。还有二拍子转三拍子(或反之)时,总是要先进入散板、流水板,或突然休止,以此过渡来避免转换之突兀不适。与此相仿,和声作远关系转调时,往往需要几个近关系调性和弦作中介;在奏鸣曲式的主部与副部之间总要有个连接部;歌剧序曲中的不同形象间也常少不了一个音乐过渡……为什么?就是出于对和谐美的追求,故而调和各种对立因素间的矛盾。再如一部曲式中的起承转合四句头,那么自然地顺势而行,流淌而去,正是和谐美在音乐结构上的一大表现(如《孟姜女》《乌苏里船歌》的主体部分等)。另外,音乐的一个独特现象——强调重复,某个意义上,也可称之为和谐美的一种体现——维护稳定。
对比美由于多次重复会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的疲倦,这便催生了音乐进行中对比因素的出现。它导致了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的生成(另一方面造就了变奏曲式及中国式“散慢中快”的音乐布局。后述)。这时的所谓对比因素,是指这两种曲式中的中段、中部或插部、展开部等。它们的出现常给人以新鲜美感,也就是由对比美所引起的美感。除在曲式上外,对比美还广泛表现于音乐构成的各个要素上:如旋律线的起与伏(见《红梅赞》的开头两句);音区的高与低(《我为祖国站岗》中的第一部分与在高八度出现的再现部分);音色的纯与杂(合唱中的音色对比、配器里的所谓“调色”);节拍的形态改变(《祖国颂》里中部的 到再现部的 突变);节奏的抑扬与扬抑(《歌唱祖国》的第一部分与中段);力度的强与弱(莫扎特第41交响曲的开始四小节);速度的快与慢(笛子曲《扬鞭催马送粮忙》中第一部分与中部);调式调性之转换(《祖国颂》中的'大小调交替、《大地飞歌》里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性格的相反或相异(柴可夫斯基交响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部“仇恨”主题与副部“爱情”主题);纵向对位中的对比式复调(《闪闪的红星》第二部分两声部旋律线的相反走向与深化;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之六中犹太的穷人颤抖旋律与富人傲慢旋律的同步交织)。最后还有上述诸方面的综合对比,如舞剧《白毛女》中山洞里“相认”一段,先是长笛和大提琴以各自“思索”性独奏旋律作对比式复调结合,紧接着是幕后纯单音色的女声独唱,整个过程音量轻弱、和声清淡、猜想揣测,然后突然转为爆发性全奏音响,极强的力度、远关系的转调、尖锐的和声、无比激动的感情波澜……无不是对比性原则之美的淋漓尽致之发挥。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策略论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的理工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通用6篇)
基层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创新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建设
论LTE无线通信若干关键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楼宇的高层覆盖技术论文
地铁降级备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论文
4G非信令功能无线通信论文
Matlab仿真在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论文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探讨的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探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探析的论文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通信仓库管理制度(精选14篇)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范本(通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