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影响探析论文
本文共计22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影响探析论文
一、舞蹈音乐结构的分类
舞蹈音乐结构包括段落结构和旋律结构两种结构。段落结构最常见的为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和交响式四种。
1一段式是舞蹈音乐结构中最小的结构单位,它建立在一个音乐主题上,表现了单一的形象和性格,音乐规模较小,但是能够表达出完整的音乐思想。一段式的舞蹈音乐普遍用于集体性质的民间舞蹈表演中。简练的音乐结构配以简单的舞蹈结构,这样组合出的舞蹈音乐表演体现了很强的群众性,使广大的群众可以轻松地参与到舞蹈表演中去。它简洁的特性,使其具有了容易记忆和广为流传的特点,深受非专业人士的喜爱。
2.二段式的舞蹈音乐是由两个舞段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着音乐发展的不同结构和乐思的形成过程,这两部分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搭配,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舞蹈的内容,使舞蹈主题的表现形式达到多样化。它在舞蹈上的创作大体上是按照散板、慢板、渐快、快板、结束的基本结构层次展开的。按照这样的结构层次展开,会让我们感受到其庄重典雅和活泼开朗交替的音乐性格。
3.三段式的舞蹈音乐是以三个独立的乐段按照情节和节奏的变化进行组合而形成的音乐结构样式,是舞蹈音乐中用得最普遍的音乐结构,尤其以带再现的三段式音乐结构使用率最高。因为它不仅可以像二段式那样将乐思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可以将乐思进一步深化。有时也会引入对比元素,最后以再现的结构将音乐主题再一次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首尾呼应、加深音乐主题和巩固主题性格的效果。
4.交响式的舞蹈音乐是依据交响性的音乐结构原则而进行独立创作的舞蹈作品。它吸取了交响性音乐作品创作时乐章型的结构特点,在舞蹈表演中体现着呈示部、展示部和再现部的结构布局特色,这些特色使得舞蹈作品主题展开时更具有逻辑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在当今的舞剧创作中被大量运用。
旋律作为音乐的首要元素,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只有优美的旋律,才能造就优美的音乐。而旋律是乐音高度流动的形态,体现着作曲者的情感变化,他们以乐音的跌宕起伏和音程的跳动规律来发展音乐线条,这种方式给予了舞蹈创作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我们大致可以将舞蹈旋律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演绎式,让音乐更加流畅,悠扬流畅的音乐可以将舞蹈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自己化身飞舞的彩蝶,在芳香的花丛中翩翩起舞。2.对抗式,创造与舞语相对的形象化语言,这样使舞蹈和舞蹈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旋律效果。3.对话式,让舞蹈音乐居于陪衬的地位,把舞蹈的空间和时间充分用在动作表演上,让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表演更具有平淡性。4.无视式,无视舞蹈的独立性,让其独自表演,音乐只要和舞蹈平行而作。5.变化式,谱曲时可能会出现一种音乐语汇的设想为一种舞语而发生的现象,但是真正的舞蹈表演时却被另一种舞语所替代,这种变化往往会给舞蹈带来耳目一新的效果。
以上种种舞蹈旋律的特征,不论哪一种,其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如何将旋律和舞蹈完美地结合从而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法将舞蹈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用适合的旋律推动舞蹈的情节发展,用舞蹈的表演形式将旋律物化。
二、舞蹈音乐的情感布局
舞蹈音乐的.情感布局与舞蹈音乐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具体要以什么样的段落结构展现出来,舞蹈表达出它的内容和情感时又要以什么样的时间顺序进行安排,都与舞蹈音乐的情感布局息息相关。
对于那些只是为了娱乐的群众舞蹈来说,舞蹈的动作容易掌握,音乐的段落结构采用的是非常简单的一段式结构,所以它所表现的情感也非常单纯。它在整个过程中只表现一种或者欢快或者忧伤的情感。还有一个特殊仪式上的舞蹈,它的情感布局遵循的原则是以仪式的主要内容为标准,它表现的情感也是单一的,只是以一种舞蹈艺术的形式表达仪式的内容。如一些祭祀仪式上的舞蹈,它表现的是一种祈福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