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如何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精选10篇)(第3页)

本文共计168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劳动习惯,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发育,还能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育、思想进步以及意志的发展,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首先对孩子的弱小产生过度的保护意识,认为孩子并没有能力完成独立进行简单的劳动,因此孩子的一切劳动都由家长代替,人穿衣吃饭的简单的事情,很多孩子也没有机会独立完成,天长日久,致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的分内事由家长代劳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在接触社会后往往会逃避劳动,推卸责任,害怕工作和任务。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革,家庭的结构、父母的价值观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更多家长开始寻求理性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智力培养与道德教育并存

  对于幼儿来说,结合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的成效也更加牢固。家长在重视儿童智力教育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积极引导儿童,耐心的教育儿童明辨每一件事的是非对错,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把儿童教育成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尊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好孩子,使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孩子在九岁左右,就会独立思考问题,质疑家长的决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因此在这之前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儿童可以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成长。

  (二)爱与严格教育相结合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更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家长疼爱孩子是天性,但疼爱不等于溺爱,家长可以给予儿童亲情方面的关怀,让儿童有幸福感,有自信,有快乐的童年;同时不能够盲目的答应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能因为担心就剥夺孩子合理锻炼自我的机会,要爱而有理性,正确的爱不是盲目的,不是过度的,而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考虑,在家长的适度扶持下,给孩子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严格也不能变成苛刻。很多家长想将孩子变为代替自己完成未实现理想的工具,过度严格的要求孩子,比如在孩子的骨骼按动琴键时间长会受到伤害的幼小年纪,强迫孩子学习钢琴,这并不符合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严格要求也要适度,不抹杀儿童的天性。

  (三)培养学前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

  很多家长从来不给幼儿独立生活和劳动的机会,而是自己代劳,这并不是对幼儿的帮助,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类在满足了温饱、安全、归属与爱等需求以外,便开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一点儿童也不例外。家长满足了儿童温饱、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更多的给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独立的体验、生活和劳动,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经验和成功的自豪感,只有让孩子有机会在能力范围内去实现自己小小的价值,他们才会在今后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加自信并迎难而上。

  (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儿童记忆优于成人的特点,很多小事,都会让他们印象深刻。家长不经意的在自己的行为中出现不良现象,孩子就会效仿,比如讲脏话、不讲卫生,等等。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要发挥自己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在儿童面前树立正面的、积极的、高大的形象,才能给孩子以好的引导,将其导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总结

  当代学前儿童的早期潜力发展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孩子的发展是一维的,不可逆的,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一种育人艺术。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