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如何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精选10篇)(第6页)

本文共计168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譬如:当幼儿提出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

  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

  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

  “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

  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运用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四)父母应营造、优化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

  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如何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6

  一、心理换位法

  理换位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不要以为别人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不要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家长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的同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认识和处理问题。

  把握心理换位的策略,关键是了解孩子,增进与孩子的接触,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谈理想,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常,谈他们关心的问题。

  心理换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角色扮演法。

  角色固定是心理换位的最大障碍,角色扮演法就是您在心理上扮演孩子的角色,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认识问题,体验原来体验不到的孩子的某种切身感受。

  2、双向对话法。

  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方法相似,只是您在心理上扮演孩子和家长两个角色,进行双向对话。一旦您进入双向对话的思路,就会发现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新认识,处理起来也就比较顺手。

  3、迁移感受法。

  您可以把自身生活经历中的某些感受,如:开会迟到时的难堪,工作没有做好时的心情迁移到家庭教育的类似情境中。

  4、回忆往事法。

  家庭教育的许多麻烦都源于成人的“以已度人”,忘了孩子到底还是孩子。只有经常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世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家庭教育。

  二、严而有慈法

  父亲在孩子的眼中应该是权威人物,对孩子的成长关系甚大。

  在小孩子已经能够辨别大人脸色的情况下,父亲对子女就要实施严格的家庭教育,应该做的事就引导子女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则应该及时制止。这样,父亲的权威就会逐渐地树立起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增强,父亲的施教便容易为子女所接受。在家庭教育中,只有当家长有了权威,才会少走弯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