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药学 > 正文

浅析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第2页)

本文共计35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周本杰等采用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川穹、当归、自术、连翘挥发油等进行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后并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萃取物和蒸出物化学成分的及其含量,结果化学组分和种类相应的减少了,并且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且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也发生了变化,连翘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挥发油、三萜类、香豆素类等。

  而张忠义等对大蒜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进行分离研究,并用液相-质谱连用技术测定化学成分和含量,发现总共鉴定了16种成分,而当蒸馏压力降低到0.10kPa,蒸馏温度为50摄氏度时候,蒸馏产物就只剩下了四种,说明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得到极大的纯化,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了目前制备大蒜注射液主要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超临界CO2与分子蒸馏联用技术。

  2.3 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传统的多孔性半透膜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出一项新兴的技术那就是超滤膜分离技术,其具有能够分离不同分子量分子的功能。而且兼具多项优点:有效滤膜面积大、滤速快、不易形成浓差极化想象等,近年来已经有诸多学者将其应用到了中药提取液的分离和纯化, 如应用超滤膜技术来制备脑神宁胶囊就具有缩短工艺流程、中药用量小和有效成分损失少等优点。虽然目前该技术才处于起步阶段,为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中,但是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还是可以预见的。

  2.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该技术分离效率高而且能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可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高科技手段。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等缺点,而且具有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等特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药学等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其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和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同时也可作为进一步纯化中药粗提物的各组分。假如将HSCCC(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可实现:(1)制备高纯度的药用成分对照品、必需控制的杂质成分;(2)逐级分离制备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从而配合活性跟踪与入药部位的设计,;(3)建立中药材和中药方剂指纹,且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数据;(4)进行中试批量生产和工业生产。比如中科院工程研究所探索了利用HSCCC制订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初步建立了丹参的HSCCC指纹图谱,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的一种新型分离方法。

  2.5 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 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利用了超高压技术,并且结合了超临界萃取和撞击流技术,是目前的全新的提取方法与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无法高浓度的提取药物中不溶于水的脂溶性物质,也能解决无法处理具有坚硬外科等特殊结构的物质等问题。例如灵芝孢子粉,而采用超高压超临界撞击流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开发的一套中药提取装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文献报道采用?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明显提高了菊糖的提取率,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仅为10 min,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工业化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并且在常温下进行了整个过程,对植物细胞中的热敏性物质不造成任何伤害,这种方法能够为植物细胞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指明了新的方向。

  2.6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以待分离的化合物为模板、底物,并制备对该类分子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然后以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来进行色谱分离的技术称为分子印迹分离技术。分子识别性强和选择性高是其最大的优点,并且所制得了具有高度的交联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固定相不易变形,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这些优点都决定了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技术。

  参考文献

  [1] 马玉哲,张俊杰,李红霞.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最新进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2] 周本杰,张忠义,石勇等,超临界CO2液体萃取与分子蒸馏联用技术提取分离川穹挥发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7):622-653

  [3] 张忠义,雷正杰,黄昌全等,超临界CO2分子蒸馏制备大蒜注射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0):581-582

  [4] 范志刚.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浸出量的影响.中成药,2000.22(7):520

  [5] 郝守祝.微波技术在大黄游离蒽醌浸提中的应用.中成药。2002,33(1):23

  [6] 潘学军.微波辅助处理(MAE)研究进展.化学通报,2001,(5):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