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风格演变探究论文
16 次下载 2 页 316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造型艺术风格演变探究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造型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演变的过程,以了解造型风格演变差异化的原因。自古典艺术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开始,至文艺复兴时代,以“神论”精神主义为主的造型风格创作表达出沙文主义的理想,到了今日以新式的创作方法为基础的进展,改变了人类传统的造型风格,现代设计艺术所展现的风貌已完全创新。
【关键词】造型;艺术风格;演变;现代主义
造型的意义本质或现象,是形成造型风格与精神的基本条件,由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在早期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及东方的中国商周文化,造型仅纯粹的为机能上的用途而创作,无论是在建筑、家具、家用器皿或是产品上,造型是表达人类文化自主的精神表现,由当代的礼仪制度、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可以分辨的出来;到了后世的文明文化,造型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纯的机能产物了。因此通过探讨造型的渊源与内涵,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造型的思维与理论基础。
一、造型的本质
造型是一种可见的、有内涵的形式,狭义的造型可以解释为一种具体的现象;而广义的造型包括了存在的形态、形式、样式、轮廓、外貌等意义。凡是可以透过人的感知意识、视觉概念而体会到具体与存在的现象,就可称之为“造型”[1]。就造型的价值体系而言,中古世纪之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神学观念,导致神学化的价值哲学思想,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时代造型艺术的创作,几乎都是以神学(圣经)人物或历史故事为主要依据,所以文明与文化历史主导了整个价值体系的认定。而就实质而言,造型创作也基于人类体验审美价值关系,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造型活动(设计、艺术、宗教、文化、建筑、学术),促成了社会文化不断的演进。造型不仅是一项审美性的技术而已,它更包含着有关人文、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的综合的本质存在。
二、我国古代造型风格演变
中国造型的起源,追因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衍生的天象自然规律与中国的民间信仰所敬畏的天地与鬼神,并依据天地万物为守护的保障和长年生活的习惯而演变,将其造型表现在建筑、服饰、器皿、祭物、钱币及雕刻上。中国古代造型风格和潮流,因受到多方的.因素所影响而变化多端。[2]我国最早出现器物的造型乃在商周时代,其造型不但实用而且表现美感。到了周朝器物乃是以陶器及青铜器为主,外表粗糙且充满力感的造型;而到了秦汉时代,由于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产生了不同以往的风格;而汉代的青铜器也变得较多装饰,但造型又较为简单;之后的三国与南北朝时代,因为佛教已由印度传入中国,因此从中亚传来结实而具重量感的风格,流畅有韵律感的线条也开始出现自由和奔放的样式。
三、西方古代造型风格
西方造型的历史渊源,最早是由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开始。倡导人本主义的希腊文化,是一种多城邦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性和民族色彩;而以神本主义的罗马基督教文化,其精神为强调人必须奉献给创造宇宙之神,一切以教义内容为归依。这两者文化之相互影响,整个造型活动便呈现了古典与浪漫两种精神,此两种风格不断地交互变化。到了中古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主的艺术家们对抗神本主义,肯定人生的积极价值,因而塑造了歌颂人生的新面貌。他们研究希腊废墟的建筑,并模仿这种设计,强调如圆拱形、直柱和圆屋顶等简单的古典形式。文艺复兴之后,另一种被称为巴洛克艺术思想更具造型风格,其意思就是变形、不规则或者丑怪;在绘图造型、雕塑造型或建筑造型创作,均在追求一种空间、时间和光线的运动。[3]新古典主义十八世纪兴起于罗马市,短短时间内迅速的在欧美各国扩展其艺术理念,影响了绘画、建筑、装饰艺术、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4]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对,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新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在创作形式上尽量以俭朴的风格为主。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