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运用分析论文
12 次下载 2 页 317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手术室护理安全运用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有工作量大、风险因素多的特点,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影响手术的实施效果。从以往的经验来说,手术室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影响医疗工作的实施效果[1]。细节护理是一种以精致、细腻为原则的护理模式,它以患者的利益为核心,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促进手术质量的提高。本文以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组对比了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的实施效果,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85岁,平均(40.8±2.8)岁;骨科手术15例,外科手术8例,妇科手术1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3~82岁,平均(41.6±3.0)岁;骨科手术14例,外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消毒、体位护理、体征监测等内容,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2.1术前细节护理
(1)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性格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流程,明确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分工,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访视患者,向其简单介绍手术的内容、方法、效果、作用和注意事项等,普及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可和支持[2]。同时,尽可能安慰、鼓励患者,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手术过程做好准备。(3)器械准备: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准备好相关的仪器、设备、材料、药品等,做好基本的消毒处理工作[3]。同时,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不良因素。
1.2.2术中细节护理
(1)保暖护理:术中应做好保暖工作。在进行静脉补液、输注生理盐水时,应先进行预热处理,保证温度在37℃左右[4],避免温度过低引发低体温情况。同时,术中应及时遮盖患者的隐私部位,保护患者的隐私。(2)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监控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神志等,避免出现异常情况。术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5],妥善固定引流管,完成相应的交接工作。
1.2.3术后细节护理
(1)心理护理:待患者麻醉苏醒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介绍手术的实施效果,安排下一步的手术。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温柔的语气,多鼓励患者,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拉近护患距离,保证其他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6]。(2)饮食及生活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科学的饮食结构,引导患者家属的配合,同时嘱咐患者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适当进行一些运动和锻炼,逐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评估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包括消毒隔离、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护士配合技能4项内容,总分12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7]。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8]。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消毒隔离、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护士配合技能得分分别为(28.5±1.8)分、(29.1±2.0)分、(27.4±2.1)分、(29.6±2.2)分,对照组消毒隔离、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护士配合技能得分分别为(22.3±1.4)分、(24.0±1.6)分、(19.8±1.2)分、(22.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