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说课稿(通用30篇)(第13页)
本文共计598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新课学习
1、音乐范读歌词,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理解歌曲,简述歌曲大意,重点理解“展翅开屏”和“傣家”两词的意思。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6、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老师随音乐表演一段,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小学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们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们的合唱能力。《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们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二、说学情
学生们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们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们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们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习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四、说学法
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们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