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范文,英语毕业论文(第4页)
本文共计97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情境”是教师为学习者创造的语言交际活动的较真实的场景和相应的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语言活动中完成意义建构;“协作”是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磋商活动。其中包括对学习资料的共享、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最终意义的建立等,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会话”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而又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指师生或生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意义即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事物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清楚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四个因素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2 建构主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Gagnon & Collay等人曾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所包含的六个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这六个要素最能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1)创设情境。研究表明,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其一是学习者中心,即每个学习者都是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的主体;其二是情境中心,即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它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其三是问题中心,即一个个真实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些特点,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模拟商务情境,例如将课堂根据需要设计为贸易公司,通过模拟商务社交,贸易谈判、商务会议等各种场景或利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呈现图片、录像资料等方式,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他们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
(2)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立学习任务,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的主题内容,结合实际商务活动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当前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总结或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进而建构起与此相应的商务英语知识经验。教师亦可设置案例作为学习背景,在课堂上选择某一真实商业案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既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
(3)搭建桥梁。即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不太注重去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定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支架(scaffolding)的作用。支架的概念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意是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示给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
(4)组织协作。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的协作性,认为虽然理解是由个人建构的,但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中,即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商务英语重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交流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会话的平等协作关系。教师只有放弃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高高在上的身份和位置,切实地成为各种模拟商务仿真情境活动中的参与者,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活动中成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协作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例如在商务谈判技巧的学习时,教师分组让同学共同完成一场商务谈判。小组中先内部协商,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群体成员的思维就可以为整个群体共享,共同完成意义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