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7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美术活动时,看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因为童年时代特有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经压制很难再萌发。因此,不管幼儿画什么,老师和家长都应鼓励幼儿独立想象和创造,尽量与众不同,尽可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因为一件作品在成人看来或许没什么,而孩子却是认真的。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是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融入教学活动中的,教教师要抓住发生在幼儿身上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的释放出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始终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使幼儿感想,能极大的发挥潜能。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的、稚气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并精心的培育。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浅谈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的论文(第2页) 篇2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民众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在幼儿阶段,美术教育是众多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种。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当前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阐述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美术教育;价值取向
幼儿阶段的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艺术气质。美术教育就是具体体现。通过美术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得到初步培养,欣赏水平得到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教学效果起到了深远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具体实施策略的支持。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同时实行有效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幼儿美术教育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