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与检验医学的发展(第2页)
本文共计51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 结论
4.1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
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
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4.2“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
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
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
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
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谭红军.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启敏.自动化免疫分析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29-331.
[3]康红.对现代医学检验人材培养与定位的几点思考———兼论检验医学基地教学人才构架建设[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3:14-15.
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2】
[摘要]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它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循证医学进行了研究,参考一些实例总结出了循证医学的一些特点,并且分析了循证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检验;应用
1 评价诊断试验方法的科学性
笔者曾分析1992~2011年间国际上较有名的4本医学杂志有关诊断试验的112篇文章,统计分析其试验技术指标发现:仅27%的文章陈述了纳入病人的范围;仅8%的文章报告了临床亚组各项指标情况;仅46%的文章考虑到并避免了工作偏倚; 38%的文章避免了回顾偏倚;仅11%的文章提供了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精确性的数据; 22%的文章报告了计算这些指标时病人的频数分布及具体数据; 23%的文章报告了试验的可重复性。
有关诊断实验的错误70%以上发生在结果分析之前,即方法学的错误。
循证实验室医学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一个诊断试验的科学性与否:
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试验进行“盲法”比较;是否每个被检者都经过金标准试验检查。
所谓金标准(goldstandard)是指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疾病的最佳方法,有金标准对照研究的试验可以获得诸如敏感性、特异性等方法学评价指标。
国内曾有学者对2007年~2011年5年中华医学检验杂志6论著栏发表的有关诊断试验的111篇文章进行统计,有金标准盲法比较的65篇(58.5%),非金标准的有14篇(12.6%),无标准对照的32篇(28.9%)。
所研究病人的样本是否包括临床实践中将使用诊断试验的各种病人,即试验中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要充分考虑病例的代表性,否则样本资料得出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所研究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