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下基础力学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本文共计32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工程教育专业下基础力学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的教育取向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抓住专业认证这个机遇,基础力学课程也可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从而对我校工科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工科类本科院校制定培养目标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专业认理念成果导向基础力学课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为了教育质量保证和改进而详细考察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外部质量评估过程,其目的是构建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学生走出国门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成果为导向,具体涵盖学生所学及所要掌握的理论、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的目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内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全体学生为培养对象,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评价的核心;要求持续改进,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改进,强调每位老师的持续改进的责任。
二、基础力学课程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1)背景。“专业认证”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而作为学科基础课的力学课程,势必在“专业认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适逢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正准备迎接“专业认证”,抓住这个机遇,基础力学课程也可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研究,从而对我校工科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其他工科类本科院校制定培养目标提供借鉴和推广价值。
(2)现状。基础力学类课程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需要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验大纲。②课程内容不够精简,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整合。③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④没有营造出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环境,无法唤醒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⑤实验教学手段落后,无法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⑥应大力开展课程创新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修订新的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大纲。调研各认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毕业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过程为目的,按照毕业要求的指标重新修订课程大纲。新大纲中必须体现出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途径和考核评价依据等要素。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将会对本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课程考试试卷、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指派2~3名教授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进行审核。教师应根据达成度分析结果,改进相应教学方法、内容、考核等环节。除了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进行审核外,教师也要根据学院督导的听课检查情况,对在答疑和批改作业、试卷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评和及时总结,并加以改进。
(2)课堂教学模式、手段的多样性。针对同一门力学课程,同一个老师分别采用“黑板+粉笔”“多媒体”“多媒体+黑板+粉笔”的授课模式,寻找出本门课程在不同章节的最佳课堂授课效果。推行基于问题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方法,推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法首先是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导向,恰当地提出问题,因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接下来是分析问题,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然后是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要通过学生讨论来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限定出恰当的讨论时间,其间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学生就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其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相关知识点作进一步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