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通信工程 > 正文

配网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8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宽带无线技术用于电力配网自动化的优势

  3.1BWA的信息安全保证

  由于BWA的信息专网建设的推进,对于网络应用的实际安全性要求也相应提高,实际的应用可靠性也会同步受到来自无线设备运行的影响,所以无线设备应用本身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其中,安全性的主要体现来自于如下四个方面:首先,专网的独立运行,这就使其拥有很好的外界干扰屏蔽功能,同时也是国家电力生产业务对网络物流隔离要求的进一步体现;其次,安全性体现在基站站点,由于大部分的基站站点都拥有电力网络服务系统的自由物业管理,所以管理规范性较高,安全性也有所保证;再次,安全性体现在有线传输的过程中,对大部分的电力网络公司的SDH环网的应用都较为稳定,可靠性较高;最后,安全性体现在空口安全性方面的逐步强化。如果通过我国国内的自主知识产权MCWLL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技术所采用的所有计算方法都是相对于空口标准计算安全较高的方法。

  3.2BWA宽带保证

  如果以国内的BWA技术为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单频点占用达到6MHz情况下,能够有效提供高速度数据处理通路,同时各个不同方面的宽带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来达到实际的使用要求。在系统单个频点5MHz左右情况下,从理论角度分析,可以同时支持接近300个用户的使用需求,配电的实际采集终端也会将每次的实时数据传递控制在合理的可应用范围内,对于总吞吐量也可以进行合理满足。配电自动化的过程中对于视频的监控会提出较高的要求。采取CIF格式(353×289像素),H.265编码,以此来保障图样流畅16帧/秒,实际的宽带占用约为513kbps;如果采用DI格式的分辨率(730×577),组需要占用带宽约为2~2.3Mkbps,因此,对于单基站的最大化支持可以控制在16路CIF格式视频或者是视频6路的ID格式视频。

  4同类无线宽带技术之间的比较

  对于国内的主流BWA技术有广带无线接入、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两种不同技术控制体系,广带无线接入基于IEE801.13系统的标准,其中以801.16E移动的WIMAX已经开始了商业化应用进程,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则是属于到目前为止国内进行自主创新的SCEM无线连接技术的宽带应用升级版本,同时也提出了CS-OMDwMA等多种无线连接入网方式,所以应该从系统的实际容量角度分析、综合考虑其实际的覆盖范围以及组网的选择方式等不同影响因素,最终实现真正的宽带业务融合实现。

  4.1技术比较

  广带无线接入属于一种固定类型的无线网络接入形式,属于一种传统组网技术的现代应用拓展,但是此两类技术之间在体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技术水平角度分析,两者水平均衡。如果对此两种技术进行综合比对可以发现,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的实际空间控制和覆盖范围较大,所有的无线覆盖都是用链路的实际预算来决定的,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主要采用的是智能化的天线连接技术,由此可以实现各路线路运算和运行的19DB数值的稳定保持。

  4.2政策比较

  多载波无线信息归属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一种,在近些年来已经开始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根据国家现行的实际规划使用频率分析所提供的产品以及城市使用的常备工作频率都集中在1786~1086MHz和3301MHz,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实现整体的区域网络覆盖的全面开展。光带无线接入属于3G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实际的核心化技术主要还是由国外把控,我国的国家工信部已经指出了多载波无线信息的问题,正是因为没有收到来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审定,不能进一步为国家的标准化国内应用提供有效参考,如果国内目前的广带无线接入使用存在分配使用困难,那么政策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

  5应用展望及总结

  在近些年的配电网络建设过程中,各类传统的通信方式都已经逐步显示出其弊端,已经很难更好地满足配电网络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同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型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研究以及在配电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都会受到众多关注。对于广带无线接入技术和多载波无线信息技术的市场动向分析可以发现,两类技术的应用发展在未来可以实现对电力行业未来应用的有力支持。

  6结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