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究的论文(第2页)

2 次下载 2 页 254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活用多媒体,深化数学思维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合适的结构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孩子。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可以让数学真正“动”起来,稳重的数学教学与灵动的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可以唤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反思,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同时,它还利用演示功能将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那些原本需要老师费尽口舌,花费许多时间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

  五、关注数学人文内涵,培养应用创新意识

  著名数学家徐利洽先生认为,数学有着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科技的功能,一个是文化的功能。大纲要求我们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重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数学的应用。现实世界中有着许多社会问题,也是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淡水不足、交通拥挤、商业薪金、策略优化等等。借此类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也可引发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激发他们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强化他们求真求实的精神,更让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初高中一线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课程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程,作为教师只有充分体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了解初高中数学教材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能力,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采用合作、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注重教法的研究,才能减少衔接期不必要的损耗,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荣《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10年02期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3.卢良生《让学生展开翅膀自由地翱翔——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的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