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第2页)

本文共计25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某班学生的学号由小到大排成一列数:

  1,2,3,4,……,50

  在某次活动中,主办方为加大保洁力度,在1km长的路段上,从起点开始,每隔10m放置一个垃圾桶,由近及远各桶与起点的距离排成一列数(单位:m)

  0,10,20,30,……,1000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的这种物质是原来的84%。设这种物质最初的质量是1,则这种物质各年开始时的剩留量排成一列数:

  像上面的例子中……叫做数列。

  我们看到,这里列出的4个数列都源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问题,都是为刻画某种客观对象而产生的,它们就在学生身边、也是学生熟悉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只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列出有关的数据,分析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数学研究的意义,从而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中提出的问题。

  将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正如《标准》中所指出的“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形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

  (3)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即通过亲身数学建模、做数学和问题解决等活动才能有效地掌握应用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在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体验并逐步上升为观念、发展成意识。

  只要我们真正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作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那么,“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就能很快成为学生的认识。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职业高中数学课中的“说题”的尝试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刍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