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选40篇)(第16页)
本文共计43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通过这些年的感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3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创新精神、完善人格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通过造型与表现、设计与运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四个领域的学习,不断体会美术学科特征,使学生艺术能力和文人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
应该明确小学美术课程的目的任务和各年级的具体要求,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
2、制定课程计划
学期课程总体目标,教学内容标准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进度安排,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等。
3、认真备课
本学期我担任二、三年级的美术教学,这个阶段属于学生兴趣培养期,大部分孩子对美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怎样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从中获得新知识是我的备课目的。下面是我的一点想法:
(1)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备课中,应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备课中要围绕美术活动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话、讨论、思考使学生在欣赏活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3)教师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备课中可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4)教师要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重视学生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6)教师应以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网络美术教学、制作生动美术作品,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进行交流。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4
这个学期是我迈入工作的第一年。由于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承担了三、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月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课学生太活泼,上课有点吵,特别是手工制作课,这也许跟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有关。现仅从美术作业来谈一点反思。
首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三年级《老师您好》中我让他们画老师,学生能画出老师在上课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但是内容太单一,我让他们在自己的画上再添点东西,有的学生并能扩展成师生一组人就是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
其次,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学生作业时,会看看他的作业与前面的做比较,如果进步了,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有进步,并在下节课公开表扬;如果内容太单一,我会写上‘如果再添加点东西进去那更好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希望他们能对美术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作业质量得到提高。
再次,与学生多沟通,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现阶段,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改革,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创新,但现阶段六年级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是否有必要对其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进步的一面,但对于现阶段的六年纪要让其从老的思想观念完全转变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对于他们还是必须要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去讲授,而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新美术教学的试点,也是我们新来美术老师的研究点,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也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三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年龄不一样,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接受事物也不断增加,思想也不断开阔,他们在画中就表现的不一样,因此这需要老师们与学生多沟通,充分领悟各年级在画中表现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所呈现的美术作品也形式多样,真正体现儿童画的价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