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2页)
本文共计38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为学生创造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例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连减,把两个减数合并为一个减数的简便运算),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全班同学手上都有100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的规则是:售货员每次同时卖两种物品,哪个同学先算出他用100元买两种物品后所剩的钱,那两种物品就卖给他。售货员出示物品的价格为:(1)16元和34元;(2)53元和27元;(3)29元和31元;(4)15元和75元;(5)28元和42元。学生在此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四、自主探究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交流合作,自主地、创造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1.给予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保证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在数学问题空间中认真探索,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学生的探索之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思路和方法正确,能顺利前进,思路和方法不当,会曲折迂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圆锥有什么特征?圆锥的高在哪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而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大胆猜测和推测,或进行实验验证,或看书质疑,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2.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是学生自主、创新的核心
自主解决的探索性集中表现为思维决策的选择性。提高学生敢于选择、善于选择、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运用,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通过用卷尺或绳子直接量,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量,截断铁丝圈拉直量等方法,进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的渗透。学生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时,就可联想到用“化曲为直”和“化圆为方”的方法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解决策略的思维方法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等。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主要的数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抽象、概括方法、归纳、演绎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等,通过一系列思想方法的渗透,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策略的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我们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凌朝阳.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4(02).

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9篇)
浅谈完工百分比法在企业建造合同实务中的公道运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探讨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管理能力探究论文
浅谈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标准资料管理
浅谈油田企业的薪酬管理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浅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思考
浅谈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
音乐教学与美术体育相结合的论文
中职美术人性化的教学浅析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美术基础教育创新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
德育如何融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创新论文
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的专题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和正文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