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共计26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少年维特的爱情观

  一、少年维特的爱情观

  1.小说的背景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社会小说,带有悲剧色彩,是德国文学史中第一部在世界范围内(最初是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作者歌德成为世界闻名的伟大作家。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写的是现实生活。18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以希腊罗马艺术为榜样,追求宁静、纯朴之美,主张感情与理智、理性与现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古典人道主义理想,它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个性的束缚,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参加者大多是属于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歌德是狂飙突进的主将,文学史家也称这一时期为“天才时期”或“天才时代”。

  而《少年维特的烦恼》正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狂飙突进精神。歌德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让主人公尽情的抒发内心的感受,因而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人公维特写信给他的朋友威廉,但并未见威廉的回信,整个小说是维特的独白,从他的的独白中我们看见了他的心理历程。

  2.选题的意义

  我们通过探究维特的爱情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的主题,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以及对当时所处的社会和制度的看法。维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是对歌德所生活的时代最真实的反映,同时还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小说一出版,就出现了“维特热”,大受欢迎,维特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很多人为维特的命运落泪,引发我们对主人公命运的深思。

  如果维特不是一个有感情有意志有追求,因而也就具有了鲜明自我意识的人,而是那种没有理想随波逐流的的人,那他就不会为自己的爱情和愿望得不到实现而烦恼。尽管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维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作为人性弱点与自我内心不可逾越的纠结。主人公探索自我、探索人性的过程,告诉在绝望与痛苦的人们要打开心结,即使遇到困难,也决不妥协,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岭,也要翻过去,看到艳阳满晴天。

  让我们更好的探索自我,探索人性,对自我重新思考和认识。审视自己,不仅是爱情观,它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定位自己。《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维特,是德国那个时代的代表,是年轻人的代表。反映了当时年轻人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也反映出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无奈、挣扎与反抗。对维特爱情观的解读,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它给我们以启迪,拥有一颗年轻、执着的心,树立自己的爱情观,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在现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社会是多么的幸福,学会珍惜,以此去追求我们美好的爱情和生活,不留遗憾。

  二、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成皇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2]范大灿:《德国文学史》,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6。

  [3]高中甫:《歌德名作欣赏》,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4]韩平:《歌德文集》,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5]刘润芳、罗宜家:《德国浪漫派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德中浪漫诗歌的美学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杨武能:《走近歌德》,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7]叶廷芳:《一本书搞懂德国文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8]{德}古琼•高乐著 曾新、张晓懿、严晓翚译:《德国文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三、主要研究内容

  人们一直把《少年维特的烦恼》称为爱情小说,认为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仅限于它是研究歌德这位伟大作家的重要依据,把维特与歌德等同起来,当做“一个意志薄弱者的悲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