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第16页)

114 次下载 19 页 3193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如讲“世界的文化杰作”一课时, 教师基于学生思维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三个维度进行教学, 构建引导式的设问课堂。首先, 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向学生提问是什么曲目。其次, 朗诵《战争与和平》选段, 向学生提问作者是谁。最后, 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梵高《向日葵》等名作, 向学生提问印象派画作艺术特色是什么。总之, 课堂上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以便提出相关联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二) 立足于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设问活动

  为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运用设问教学手段的时候要立足于教学目标, 基于对历史教材的透彻理解, 合理安排设问活动[3].设计设问过程时, 教师要突破教条化限制。当然, 教师本身应当具备良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底蕴, 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任何历史问题。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设问过程, 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具体的提问, 并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达成教学目标。

  如“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了解孙中山早期活动的进步性等。教师讲这一课时就要结合这些教学目标设计设问过程,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对内容有了一定了解, 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分析, 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氛围。授课结束后, 利用课上最后五分钟时间向学生提问, 问题如同盟会的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地方。问题的设计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基础, 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设问不偏离教学内容, 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的目的。

  (三) 拓展教学内容, 提高设问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设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利于学生思考, 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 教师要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中跳脱出来, 拓展教学内容, 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内进行思考, 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用设问这一教学手段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包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构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沈科进。校本课程背景下设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xx, 23 (1) :111-113.

  [2]陈飞霏。浅谈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 20xx, 16 (9) :180-181.

  [3]付成。历史课堂设问技巧[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xx, 26 (3) :42.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4

  摘 要 多媒体辅助“四环一步”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步是“情境创设”,四环是指:“目标预习―――成果展示——释疑探究——反馈总结”。通过多媒体辅助“四环一步”教学模式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多媒体 “四环一步” 教学模式

  一、构建《多媒体辅助“四环一步”教学模式》的背景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这和过去的应试教育完全不同,过去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完全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备课,上课,忽视学生认知背景,认知差距,在教师眼里只有课本教材,没有学生,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认为多讲是万能的,认为多做作业,多做习题是提高质量的法宝,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奴隶。这和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很不适应,泗阳是首批省级教改试验区,经过几年探索试验,我们结合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探索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初中历史多媒体辅助“三环一步”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