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第3页)

48 次下载 24 页 3963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要改革教学的方法,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起到的作用比较小,对教育基本是一种浪费。高效汉语言专业目前十分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例如,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去看望他的研究生,当时他对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说要在屋子里待上十年,才能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要像过去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能取得专业内的突破成就吗?当然是不能的,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的人才,那么我们只会培养出一大批书呆子而已。在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经验,我们与这个世界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法方式应该开放化,促进学生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经验中总结升华知识。

  三、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理念,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之后,产生了新的内涵。关于汉语言文化专业教材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贯彻五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的教材改革方针。要建立常态机制对汉语言文化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换代。汉语言文化专业要以培养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材要同社会现状相结合,内容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

  四、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的连接

  一直以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要比理工科学投入的资金少得多得多,这就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化专业等文科专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从汉语言专业的研究工作者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将自己埋身与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化书籍中,一心在象牙塔中钻研。可是,建国以来这近七十年,我们在国学领域几乎没有出过一个世界级大师,可是在民国那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国的国学大师却繁星闪耀。从这样的对比中,笔者认为,政府要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相连接,与社会连接才能使从事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大大的扩大,对于他们积累情感,经验,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教师。汉语言文化专业是我国传统的专业,在民国时期,很多都是以师徒的方式进行教授的,所以才能大师培养出大师,造就大师辈出的时代。现在我们高校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班上往往有七八十号学生,如果我们再没有优秀的教师,教授进行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即使是在新的,科学的汉语言文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优秀的教师团队,就好比肥沃的土壤里没有栽种优秀的种子。目前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国外顶尖的汉语言文化领域的人才进行高薪聘请,二是将本校的优秀的学生送去国外深造,学成之后再被高校返聘。总之,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一定要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六、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头强

  在新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要做到科研与教学两头抓,两头并重,两头强!高校重视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投入资金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接受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保障。同时,优秀的教师从事教学一线的工作,将汉语言文学领域内的前沿成果讲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又能返过来推动科研工作。

  七、优化教师,学生考核评优方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