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管理 > 正文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

本文共计274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

  旅游教育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设意义重大,在分析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随着国家的富强程度日益提高,旅游业发展增速迅猛,已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潜力无限。世界旅游中心已经在向中国转移,旅游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推进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入境旅游和国际旅游开始起步,需要大量具备外语沟通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些外国语系开始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准和当时的境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往往要求相关人员具备管理、营销、规划策划以及财务处理能力。办学单位的类别也增多,历史文化学院、环境规划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院系分别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纷纷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从我国旅游教育的层次结构看,我国已经形成了由硕士、本科、专科和职高组成的高低搭配,规模和结构基本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经非常普遍。

  二、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旅游相关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旅游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开始注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旅游专业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目标规划、课程体系调整以及毕业生质量等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实习课较少,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旅游院校对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没有进行具体周祥的调研,直接导致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模糊,按照惯性开展教学工作。在课程体系中,通常设置一定的服务技术实训课锻炼学生的服务技能,以达到毕业能上岗的效果,满足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学生顶岗实习,利用廉价学生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习也较长时间(通常在半年至一年),且在实习岗位多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而且,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后续招生,影响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些教学单位制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专业特色非常淡化,容易被其他专业毕业生替代。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体系设计科学性欠佳。主要体现在:开设课程与旅游管理实务联系不强,课程开设对先修课和后继课的逻辑顺序关系考虑不足,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使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科学性、合理性。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由于开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侧重于历史、文学、语言或地理等能借助外来资源的课程,对能和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需求关联度高的课程开设不足。

  (三)课程内容出现大量重复。通识基础理论课和旅游学专业课的授课内容都涉及管理学类、经济学类和旅游学类课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旅游学科课程深度不够,对于实用的调研需要的数理统计类课程用力不到位。学生感觉什么都学,但是具体到用的时候,对调研回来的数据却无从下手进行后期处理分析,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给人一种“吹起来海阔天空,干起来无所适从”的感觉,有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以后,对工作不太适应,抱怨学校没有能提供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则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有挫败感是必然的。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战派”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既有人员很多是从临近学科转行而来,往往自身没有经过旅游管理专业培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层次不一,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自己的经验套用于旅游专业,一些新近毕业的年轻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则更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