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导入原则与方法探讨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4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温故导入法
温故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自然过渡到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这种方法的实行,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内容,又能够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便于学生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这种导入方法一举多得,很有实用价值,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采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就用了温故导入法。教师首先说“秋”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很多写秋的古代诗词名句,于是描述秋景的众多诗词名句纷纷登场。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刘禹锡《秋词二首》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诗词名句笔下的秋大多是“悲秋”,往往描述的是感伤肃杀的秋天景象。然后语锋一转,引出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秋”,让学生带着好奇去看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怎样的一幅秋景。
5、趣味导入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趣味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在导入的内容或者形式中掺杂了许多新鲜元素,利用幽默的笑话、猜谜语或其他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令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并让学生乐观主动地接收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过于模式化,忽视了学生喜欢新奇多变的心理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在课堂初始环节就参与度不高。新形势下语文课堂要有所改变,教师要设计灵活多变、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导入,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三、参考文献
[1]张江波.浅析语文课堂教学导入[J].教育教学论坛,2014(9):56—57.
[2]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402.
[3]汪潮.初中语文课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