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第4页)

本文共计65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首先,翻转课堂具有教学载体高效性的特征。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全面提升了教学效率。一方面,翻转课堂能够提供海量信息供学生选择学习;另一方面,翻转课堂借助云技术,为信息传递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在观看微视频、网上即时交流、问题反馈、针对性教学、互动和探究深化理解知识等这样的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通过教学载体的不断创新,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翻转课堂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具有立体性的特征。

  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传递知识、以互动探究深化理解,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使用图片、音乐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教学载体的立体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了没有时空限制的翻转式学习。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和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立体式的教学载体在促进学习的变革和实现课堂的真正翻转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可控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教”和“学”两个过程。在“教”与“学”的翻转过程中,翻转课堂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主、灵活、可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进度和教学视频特色等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这体现了翻转课堂中教学过程的自主性特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总之,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让教学过程走向的自主学习过程。

  翻转课堂能够适应教学过程的各种变化,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灵活性特征。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不拘泥于教学的固定模式,针对不同教学环境、境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教学各主体的最优发展。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表现为:翻转课堂在“教”与“学”的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教”上,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让“教”的时间更为灵活,在“学”上,学习时间的自由把控,体现了“学”的时间更为灵活;翻转课堂在“教”与“学”场域上具有灵活性,“教”的场域和“学”的场域都可以根据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

  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过程可控性的特征。教学过程的可控性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或部分教学阶段中,教学主体能够对教学及其进程进行把控。这种可控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更能够促进教学各主体的发展。翻转课堂以教学视频的方式传授知识,能够实现教学时间、进度的有效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如果有些学生通过阅读纸质材料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全程看完教学视频。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相应视频片段,如果还有疑问,就留在课上与教师探讨。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控性特征。当然,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灵活性、可控性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它们同时在课堂的上下中体现,在“教”与“学”的翻转中生成,目的是能够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佳的功能与价值。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形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翻转,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活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既是教育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学习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而言,大力发展翻转课堂将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开启教育的新征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