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

本文共计65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

  新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影响也日趋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教学形态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翻转课堂的形成背景、教育理念及特点

  作为信息技术时代教学形态变革的典型,翻转课堂致力于整合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被众多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所接受与倡导。那么,翻转课堂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其蕴含着何种教育理念,具有哪些特征?这些对于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

  翻转课堂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技术手段进入教育领域,IPad、电子书包、微视频、云课程和慕课等形式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样态和存在方式。作为教育系统中重要的育人场域,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互动、激励、总结与评价的统一,其变革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课堂开始从平面、单维、静态走向立体、多维、动态。作为课堂研究的热点,翻转课堂通过翻转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家里观看介绍概念的视频,然后去上课来展示他们的学习。这样就不需要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再次讲授”,实现课堂知识传授的课下视频学习自主化和课堂知识吸收内化的课上互动探究化。翻转课堂的提法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提出翻转课堂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迟到或者是耽误课程的学生补课。他们发现,用视频来学习和课堂针对性的讲解能够让所有学生收益,而且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此外,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

  基于人的学习本性的需要和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也是翻转课堂产生的背景。这是因为,课堂要符合人性的需要,翻转课堂为此提供了条件。翻转课堂将知识讲授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的内化吸收则在课堂上以师生、生生合作来完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研究表明,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课堂的发展变革应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此外,传统课堂由于受到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众多的现实困境,人们一直探求解决传统课堂现实困境的办法,实施翻转课堂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可能。翻转课堂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和自由度。翻转课堂中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教学过程的自主可控以及教学时空的颠覆延伸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人性学习需要的满足和解决课堂教学现实困境的需要,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二、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

  课堂理念不仅仅是对课堂的基本认识,更是基于具体社会背景下对课堂功能与价值的深度思考。信息技术引入课堂领域,特别是微视频和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课堂的时空形态,拓展了课堂的场域,课堂功能也由此获得空前的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传授与吸收到知识内化的功能变革。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蕴含着并表达出以下基本理念。

  (一)主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理念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基本意蕴是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顺序改变为学生“先学”而教师“后教”,以保证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具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是指行为主体主动地、独立地、自控地进行学习,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可以说,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人们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