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舞作品中舞蹈技巧运用的特征(第2页)

8 次下载 4 页 546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舞蹈技巧所表达的悲哀,是通过各种技巧动作对人物内心的悲痛、哀伤等情感进行外化夸张的表达,用技巧动作展现人物的情感,使观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产生同情和怜惜之情。如双人舞《梁祝》音乐的小休止部分,形成抑扬顿挫,祝英台用串翻身和探海翻身向山伯倾诉自己的感情,极生动地描绘出英台对前来送行的山伯,一步三回头的不舍之情。之后在抗婚的情节中,音乐急转直下,山伯对英台无法压抑的思念和痛苦之情潮水般奔涌而出,他在一连串的带着无比痛苦和悲愤的跳、转、跑、跪地动作后,望着英台送的手帕终于心肺俱碎离去。英台悲愤万分地“大射雁跳”和原地旋转,最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坟中,将舞蹈推向了悲剧性的高潮。再如《新婚别》情节的后半段,当新郎站在新娘面前时,积聚在新娘心中的悲痛如黄河般地涌流出来,再也抑制不住。编导采用大的“探海翻身”、“急速旋转”、“紫金冠”等表现那巨大的悲痛,描述了唐朝后期因战乱迫使一对新婚夫妇悲惨离别的情景,塑造出一位令人同情而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妇女形象。

  (三)舞蹈技巧表达“愤怒”

  舞蹈技巧中所表达的愤怒,起到渲染舞台气氛,带动观众情绪的效果。技巧动作刚强有力,幅度很大。它可以表达在战场上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可以表达在黑暗的旧社会中,柔弱女子对不公平命运和封建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以及民间艺人面对生活道路上的艰辛与曲折所产生的满腔愤慨;还可以表达在监狱中,烈士的愤怒,突出了搏斗挣扎、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等。

  《飞夺泸定桥》表现的是一场战斗,舞蹈选用了“扑虎”、“串翻身”和“扫堂”等适用于反映在摇晃的铁索上前进的技巧动作。在前进的过程中,班长中弹倒下了,激起了夺桥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为班长报仇,誓死夺下泸定桥成了全体战士的共同呼声。小战士用“串翻身”沿铁索栏杆如飞似地前进,然后又用一组“扫堂”、“乌龙绞柱”等技巧动作来表现他负伤后,在熊熊烈火中被激起的勇敢和决心。作品以磅礴的气势,塑造出红军战士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它绝不是单纯玩弄技巧,而是把技巧完全倾注在舞蹈形象上,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独舞《鸣凤之死》中,鸣凤投湖以前的一段独舞,舞者运用了一组双手平伸快速“仰天转”、“斜探海转”、“原地旋转”等三十多个旋转动作,满怀强烈愤懑之情,是对不公平命运和封建恶势力的强烈控诉。这一精彩舞段是整个舞剧的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通过揭示高府丫头鸣凤被逼投河自尽前的心理状态,来控诉和鞭挞旧时代封建大家庭对人性和自由爱情的残害。

  (四)舞蹈技巧表达“恐惧”

  舞蹈技巧所表达的恐惧,主要是表现人物内心畏惧、惊悸、恐慌、惊慌、恐怖等内心情感。以《鸣凤之死》这个作品为例,在第二场“梦魇”中,鸣凤面对自己将被送给冯乐山做小妾的残酷现实,十分痛苦和恐惧、压抑,仿佛自己被束缚在狭小的牢笼之中,演员运用“地面侧滚后接软翻起、碎步移动接大跳、原地旋转”等动作,形象地表现出鸣凤渴望像小鸟一样飞出牢笼自由地歌唱,冲破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但是面对黑暗的封建社会,鸣凤又感到十分恐惧和惊慌,想奋力反抗和斗争,却又无能为力,最后只有用死来向万恶的封建社会发出强烈的抗议和控诉。

  二、舞蹈技巧的性格化

  舞蹈作品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去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优秀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对人物性格的设计,舞蹈技巧作为舞蹈作品创作的重要表现和应用的手段之一,在刻画人物性格、传递人物情感、表现人物气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舞蹈技巧可以根据作品具体内容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技巧动作在力度、幅度、节奏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同的人物身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跳跃的`技巧动作,沉重的顿足跳跃,可以表现人凶恶急躁的性格;而轻巧的顿足跳跃则可以表现人善良温顺的性格。在作品中准确把握技巧性格化,既能体现女子轻盈、柔媚、娇巧等阴柔之美,也可表现男子雄壮、刚健、豪放等阳刚之美,才能使舞蹈作品准确抓住人物形象的精髓和独特的性格气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