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舞作品中舞蹈技巧运用的特征

7 次下载 4 页 546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谈中国舞作品中舞蹈技巧运用的特征

  艺术技巧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技巧”属于“方法”范畴,主要指对一种生活或工作方法的熟练和灵活运用。这是技巧的特性。从深层看,技巧是技术创造上的规律遵循,是创造主体高超技艺的展示,是一种艺术和美的境界显现。因而,技巧也属于艺术和美的范畴。艺术技巧是艺术技法的独特运用,是对艺术规律的独特把握,是对艺术内容充分表现————形式美的创造[1]。舞蹈技巧在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渲染舞台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舞蹈技巧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令舞蹈作品闪烁出奇光异彩。

浅谈中国舞作品中舞蹈技巧运用的特征

  反之,舞蹈技巧的不合理运用则会让观众产生“画蛇添足”之感。由于技巧本来就是一种技艺结合的表演方式,它需要被情感化、性格化和艺术化,只有准确地掌握它的功能,巧妙地运用在不同的作品中,依靠准确的舞蹈技巧表现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与性格,发挥出技巧的作用,舞蹈作品才会有感染力。笔者认为,舞蹈技巧在作品中运用主要体现为情感化、性格化、艺术化三个显着特征。

  一、舞蹈技巧的情感化

  众多舞蹈作品中都不乏高超的舞蹈技术,其有效的运用不仅是舞者展示自身技巧的平台,也能强化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舞蹈技巧的情感化,有利于作品表现的丰富。情感化作为舞蹈技巧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功能,指通过运用不同的技巧动作,去表达不同情感,继而用来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在舞蹈作品中,技巧的变化能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例如:表现人们激情时,急速的旋转可以表现出狂喜、或盛怒、或悲痛;随着速度减慢,喜怒哀乐的激情也随之平静;速度减至最慢,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从而描绘出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舞蹈技巧表达“快乐”

  舞蹈技巧中所表达的快乐,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优雅欢跃的心情,动作流畅、和谐,线的运用较多,使观众在欣赏此类作品时心情平缓、自由和谐、舒畅。但是,由于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快乐因作品而异,因此舞蹈技巧中的运用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它可以表现愉快、欢乐的心情;也可以表现热闹红火的热烈气氛;还可以表现含蓄的逗乐方式等。例如独舞《春江花月夜》第三段中,音乐渐快、渐强,充满着激情。月色变得更加柔美,花香更加飘逸,舞者如痴如醉,她两臂交替在胸前连续划大圆,后踢成探海,点翻成“小射燕”,情不自禁地急速平转,之后她双手伸向后方变成“卧鱼”姿态。这一连贯的动作组合,身姿飘逸,体态娟秀,情难自禁,将舞推向了高峰,塑造出一个柔美典雅、清丽悠扬、俏丽明朗的仙女形象,从而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景象。表达出少女愉快、欢乐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憧憬。又如群舞《红绸舞》,运用了许多绸花技巧形成了丰富生动、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注重同民族传统技巧配合,如“串翻身”、“平转”、“蹦子”、“旋子”、“倒踢紫金冠”等。伴着欢快的旋律,长绸飞舞飘然若仙,在欢乐和激昂的情境中情绪达到顶峰。作品突出了热闹红火的热烈气氛,体现出工农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时代精神。整个舞蹈技巧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再如《小伙·四弦·马缨花》

  以善意的戏谑和含蓄的逗乐等方式来展现作品,它的创意来自彝族地区男青年谈情说爱、求偶的生活。在“抬腿小跳步”的基础上,运用“后小翻”、“前抢脸”、“后飞燕”,以及做“后桥”用嘴叼着马缨花倒爬出来的动作等,来展现彝族青年所特有的言情方式,凭借这些轻松、欢快、幽默的技巧动作,体现出作品风趣、愉悦的风格特征,把作品中含蓄的逗乐方式表达得恰如其分。

  (二)舞蹈技巧表达“悲哀”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