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微传播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6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要由“众”模式的总体推进,向“从”模式的各个击破转变习惯上,学校学校管理工作多运用总体推进的实施方式。采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阶段、分主题的组织实施。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足,往往不易控制和量化考评。导入“微传播”理念,可采取项目管理,将常态工作与特定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项目,确定项目负责人,提出实施时间进度和工作措施,明确达成的目标结果,整个过程可量化、可评估,使“虚”功“实”做变成可能。

  二、融入“微传播”内涵,聚焦学校管理工作受众端体验

  学校管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微传播”同样是围绕着人的信息传播,其之所以流行的核心内涵,就是适应了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新需求,在人们有太多的压力要释放,太多的东西需要沟通时,带给人们更加舒适、快捷的沟通体验,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所以,学校管理工作要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同样急迫地需要我们融入“微传播”内涵,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放在教职工的感受上。

  (一)关注教职工需求教职工在学校上班,既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需求,又是为了满足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需求,两者不可偏废。学校管理工作在关注、满足教职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尤其要关心、满足教职工的精神生活需求。要将“微传播”中便捷、舒适、自由、亲切的受众体验,引入学校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开展针对教职工体验的微传播,将学校形式任务教育与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学校管理进步与教职工民主管理、改进管理关联起来,将这种结合、对应、关联在教职工中间展示、宣传、交流,进而增强教职工的学校归属感、工作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比如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学校校园网上专门开设“德育之窗”栏目,交流教职工的职业感受、教育教学感受,开设“教职工工作交流QQ群”,拓展教职工老师开展班级管理与思想工作的平台。另外,学校工会还创办了每个月的信息沟通表,针对学校的各方面发展与管理让教职工与学校领导有了更好的交流,切实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关注和欢迎。

  (二)关注教职工个性一个微传播群体通常是在利益失联、兴趣爱好等某一方面具有一定共同点的小群体组成的,通常会有其特定的热点话题,主要的讨论范围,甚至独特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职工带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家庭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在不同的专业系部、不同的教研组中工作生活,每一个教职工群体也都是有其个性特点的。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工作关注教职工的个性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常州刘高职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围绕“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个性特点,践行幸运教育理念,引导各级组织开展微文化建设与传播。同时,工会组织结合教职工个人爱好,成立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走、排舞等十多个教职工爱好社团协会,打破系部局限,促进教职工间的自由交流。微文化建设最终融入了整合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大大提升了教职工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发挥了学校文化软实力作用。

  (三)关注教职工心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竞争,甚至来自职场自身的压力,使学校教职工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是学校学校管理工作针对受众体验一个重要的现实需求。我们注意到人们在微传播环境中,通常会自由地、没有太多顾虑地发表内心观点,宣泄内心感受,从而实现内心压力的释放与平衡。所以,学校学校管理工作落实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要求,也要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一要为教职工心里压力找到合理出口,二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情绪疏导。近些年来,受到三年主动发展的推动,学校在创建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师范学校过程中,使教职工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学校抓住这一机会,引导教职工正确、健康地发泄情绪,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沟通与疏导,结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QQ群、微信朋友圈、贴吧等已成为学校关注教职工心里情绪,进而开展工作的一个窗口。

  三、运用“微传播”手段,推动学校管理工作载体创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