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第11页)
本文共计449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是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类似,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企业在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时,要遵循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要综合考虑对其有利的和不利的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在确定的较长时间内达到企业所预期的成本管理结果,最终实现企业使命。短期目标是企业对近期内企业成本管理所作出的计划,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要根据长期目标不断进行修正;长期目标控制短期目标,但是其也要根据短期目标的实施结果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成本管理中,要协调好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是重大性。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主要体现在其关系到企业的长久生存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利益等。一般来说,项目的数额越大,涉及面越宽,其成本得到全部补偿的时间越长。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成本管理忽略成本事前控制。企业忽视事前的成本决策和预测,会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投资预测、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布局、生产组织方式、加工工艺等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将会发生的产品成本,对产品的成本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大部分企业成本控制对事中和事后关注较多,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分析与考核,对流通领域和技术领域涉及较少。
二是成本管理的范围不够全面。我国很多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局限于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对生产成本以外的成本管理不够重视,这种成本管理观念仍处于会计核算的财务会计成本阶段,制约了企业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有些企业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控制成本的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只是注重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进行管理控制,而忽略了对生产前的基础设施投人成本、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控制。
三是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长期以来,成本、效益只是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与其他人员无关,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而除财务部门员工以外的员工对成本管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学习,成本意识淡漠。员工感受不到市场成本竞争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广泛的管理群体,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四是成本控制注重短期忽略长期。大部分企业管理只重视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如生产性企业只关心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销售、管理环节很少关注;只重视某个阶段的成本管理,而不考虑较长一段时间的成本问题,如在采购生产线或技术时,只考虑当前的成本控制,购买一般性的生产线或技术,而先进的设备技术因为成本过高而落选,最终,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又频繁地更换设备和技术,导致资源配置浪费,长期成本过高。
五是成本信息有效性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成本管理,与财务成本系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要求的财务信息更高,因此,如果企业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足以完成战略成本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很多企业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但是目前电算化应用的范围十分狭隘,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调査显示,许多企业的内部信息网络仅限于企业一般事务的管理,如行政、人事、后勤管理等。虽然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没有被合理利用,其并没有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
四、解决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是具有长期发展的成本管理意识,成本控制“提前”。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想,确立具有长期发展现的“战略性成本意识”。传统成本管理中,人们普遍认为产品成本是产品生产制造环节所发生的成本,但是生产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已经固化,形成固化成本。也就是说,在做出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布局等等决策和实施时,固化成本就注定要发生。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成本降低幅度、余地并不大。因此,如果只关注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就难以真正实现成本管理’为了防止企业所具有的资源在质和量方面与计划出现偏差,在实施成本管理前要对其进行事前控制,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