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舞蹈论文 > 正文

浅谈体育舞蹈健康教学策略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体育舞蹈教学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体育舞蹈的教育作用

  学生的身心成长还处在发育阶段,教育是树立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体育舞蹈教学教育作用的发挥,积极的促进了学生的成才,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利与学生更好的迎接人生的挑战。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利用体育舞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使学生在体育舞蹈活动过程中充分感知精神的力量。在体育舞蹈教学的陶冶下,驱除心理阴暗情愫,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恰当的安排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使其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如在教学中引入美学概念,将体育运动与美学巧妙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在对美的感知、理解中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使中国元素能融入世界舞蹈的舞台,为我国舞蹈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2、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技性

  体育舞蹈有较强的竞技性,一方面,体育舞蹈搭配音乐节奏起舞,参与者要有很强的音乐感受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舞蹈需要消耗较大的体力,同时对肢体的柔韧度、灵活度、敏捷度有较高要求。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竞技性。首先,重视学生肢体的运动能力培养,规范学生舞蹈动作,积极的、耐心的纠正学生体态,帮助学生尽可能完美的展现舞蹈动作。其次,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良好的体能是完成体育舞蹈活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体能,学生有可能跟不上舞蹈节奏,出现舞蹈动作与音乐的不合拍。同时,在参与活动中容易表现出疲惫、乏累等,影响体育舞蹈的美感,使原本优美、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成了体力劳动式运动,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再次,在教学中组织体育舞蹈表演和比赛,一方面促进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用活力和运动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表演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友好、平稳的处事心态。

  3、发挥体育舞蹈教学的审美意义

  体育舞蹈集文艺、体育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利用体育舞蹈教学这一特点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舞蹈音乐欣赏、体育舞蹈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其次,通过体育舞蹈教学的体会使学生更好的积累“美”的文化(如音乐美、肢体美、形态美等),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再次,充分发挥体育舞蹈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运动中,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间情感交流与情感发挥。第四,在教学中融入时代元素,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体育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不断的完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提高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第五,结合体育舞蹈的音乐、服饰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如通过舞蹈动作美和音乐美陶冶学生的运动情操,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掌握能力,塑造健康、朝气、阳光的学生形象,提高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审美情愫,增强学生对美的意识感和追求欲。

  4、实施多元化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

  针对于学生的不同体质、心理,体育舞蹈教学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方式。首先,丰富舞种,让学生时刻有一种新奇感、兴奋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开发多样的游戏训练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的肢体灵活性。如跳绳增强学生的手腕灵活度,仰卧起坐训练学生的腰部力量和腰部柔韧性。多样的训练手段避免枯燥、乏味的训练给学生带来的厌学情绪,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再次,结合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安排体育舞蹈教学,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使学生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体育舞蹈活动带来的愉悦、娱乐情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