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小论文(通用11篇)(第11页)
本文共计231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直观思维水平就越高。
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我们常常有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会形成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别处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72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1:7200÷(7200×1/6÷4)-4;解2:(7200-7200×1/6)÷(7200×1/6÷4);解3:4×[(7200-7200×1/6)÷(72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72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解7:4÷1/6-4;解8:4×(1÷1/6)-4;解9:4×(6-1)。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设想教学活动过早止步,将会泯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用命题形式给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举出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学会构造反倒不仅对加深记忆,深入理解定义、定理或公式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一个顺向问题都可以变为逆向问题,例如:“百分数应用三”一本书打九折后,便宜了5元,这本书原价是多少元?这是一道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按顺向思维数量关系为:原价-现价=5元”。但这个问题把这个数量关系逆转可以转化为5÷/10=原价”,5元钱所对应的分数1/10,转化成已知部分求整体。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逆向转换,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意去做与习惯思维方法完全相反的探索,这种思维方法无疑地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对提高解题能力有益,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开拓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品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及提高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事实上,关于逆的思维方法在中学数学教材中随处可见。教者只有用心去挖掘,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在实践中提高其思维水平。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论文 篇10
一、对离散数学的理解
由于《离散数学》是一门数学课,且是由几个数学分支综合在一起的,内容繁多,非常抽象,因此即使是数学系的'学生学起来都会倍感困难,对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大家普遍反映这是大学四年最难学的一门课之一。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及应用、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以研究量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学习离散数学的目的是为学习计算机、通信等专业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


人文护理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应用论文
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分析论文
浅谈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对股价影响分析论文
会计学校企联合教课形式的价值论文
谈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措施论文
财务会计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造价工程师作用及地位
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及地位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及作用地位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的作用及地位论文
简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地位及作用
读书的作用优美句子(精选100句)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比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