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电气自动化 > 正文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论文(第16页)

29 次下载 24 页 4216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测量主要是通过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把获取到的参数传输到监控系统,使监控系统对测量参数进行处理后从不同角度显示出来,然后对检测参数及整定值实施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得到实时掌握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作用。

  在电气系统或被保护设备被逻辑判断出故障时,监控系统需要立即把输出保护信号传达给执行元件,以起到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执行部分把逻辑信号放大后参照相关的指令信号来控制任务。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参数主要涉及到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相位、电量等,而数据信号、测量方式、仪表形式则要根据控制对象进行确定,其执行部分主要是接触器、电磁机构、继电器作为主要结构。由于电气监控系统对物理量参数监控广,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较少,所以还必须对系统设置独立的保护装置。

  2.3电气接地

  在现如今的建筑供配电设计上,接地系统的设计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出现都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气接地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两种: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建筑内的独立变配电所。其特点是,保护接地线PE与中性线N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除此之外,两线不存在任何的电气连接。

  这样的系统已经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会采用这种接地系统。在高层建筑里,单相的设备较多,其负荷也相对较大,三相所接引的负荷一般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在中性线N中都有不平衡电流。

  TN—C—S系统。TN—C—S系统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一部分是TN—C系统,另一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上。该系统一般用于建筑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2.4电气保护

  交流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N线)或中性线接地,其中N线必须使用铜芯绝缘线;其主要的作用是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安全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做好金属连接;在建筑内很多设备都要求使用安全保护接地,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并降低它的接地电阻,既能保障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还能更好的保障其他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在现代建筑中,屏蔽接地是防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措施。防静电接地是指将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或带有静电的物体通过导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在干燥洁净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的摩擦都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所以防静电干扰也是必不可少的。

  直流接地,在建筑内,有大量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带有电脑的楼宇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通过微电流或微电位快速进行的,并且设备通常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在确保其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的前提下,除了必备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配备稳定的基准电位;我们可以用截面较大的绝缘铜芯线作引线,一端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与电子设备直流接地;值得注意的是该引线不能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这才能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防雷接地,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火灾报警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楼宁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布线系统和电子设备大都属于防干扰要求高,耐压等级低,都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因此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机构,有效地防止雷击损坏高层建筑内的设备。

  3、电气自动化在某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某公司大楼的计算机机房正进行装修,设计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单点接地连接方式。施工人员从计算机机房引出一根VV235mm的单芯电缆,令其经过地下穿至室外30m处,并将其做一组接地电阻为4Ω的闭环式逻辑接地电极。

  该连接方式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在对计算机接地时,常采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及安全保护接地,而在智能建筑这种特殊环境中,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首先因为在智能建筑中,采用联合接地可将建筑自身的基础钢筋及结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效果良好,接地电阻值一般为014Q以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