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中生物的教学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7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获取资料,引导验证

  通过现有的资料印证,或理论指导下的课外阅读和观察,或调查获取所要解决问题的资料信息,然后对获取的资料、结果、实验现象或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激发学习热情。在学生发表见解的同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组织成有序的研究、探究,甚至是辩论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导师”或“导演”。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体液免疫过程的分析,进一步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先分步展示,再连续展示下列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对照动画,对自己想象、分析的免疫过程进行验证,有认识错误的进行知识修正。由于整个过程,尤其对问题的分析、验证主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进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力提高的成功感和幸福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昂。

  四、表达交流,归纳提升

  在验证、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新旧知识间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揭示事实的因果关系,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到以下知识:

  (1)对免疫系统的组成进行归类。

  (2)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最后提出学生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入细胞内的抗原怎样进行清除呢?

  自身的一些物质是不是也能成为抗原呢?

  免疫系统是通过什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呢?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在运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那么,如何进行引导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概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2)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性学习与以往学习方式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到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活力。

  (3)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学生的首次探究学习活动,师生共同针对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等方法获得有效资料,最终通过归纳、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从而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思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引导—发现”教学模式也要求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使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和凸显,真正使学生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实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