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2 以偏概全或者针对性不强,将未作的工作凭主观作出结论
有些学者在讨论部分倾心于这样一种结构:“本文所取得的结果包含了文献XX中的成果,具有一般性。”研究成果一般包含多方面,以理论推导型科技论文为例,包括模型的建立、不确定因素的引入、方法的选取、相关假设条件及定理结论等。上面所提的结构泛泛评价了所取得的成果,针对性不强。若模型不同,引入了哪些因素;若方法不同,采用不同方法的应用优势是什么;若结论不同,新的结论有何优缺点等。相关的解释和对比分析都需要作者在讨论部分做出阐述。还有学者为增加篇幅有意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将研究结果推广到其它领域,看似具有一般性的研究结果,细读起来却不得要领。
2.3 文献引用不当
在讨论部分为了与类似研究进行成果进行对比时,引用文献是不可避免的。此处引用文献与引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时文献的引用有所差别。在经过仔细阅读研究的前提下,引言部分对参考文献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进行概述性总结,并提出现有成果中的一些不足或者空白,引用文献数目相对较多,但是不做出具体分析。讨论部分则是有针对性与一些文献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进行具体对比,需要公式推导、数值图表分析等方式阐述所得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而不是将类似文献泛泛罗列。有些学者在未深入研究所获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时,为迎合“交叉学科”这一流行术语,引用与本论文研究相关性较小或甚至完全无关的文献,使读者对其观点模糊不清。
3 几点建议
(1)遵循写作原则,明确写作要点。关于讨论部分的写法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穿插在结果中,边描述结果边阐述规律;再如独立成一节、集中讨论、一气呵成等。无论采用何种写作方法,都应明确讨论部分的终极目的是突出论文的创新性,解释因果关系和所得结果的必然性。例如文献“Global Stability of Complex-Valu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Delays.”该文献中的讨论几乎贯穿全篇论文,从引言部分便开始到后续的准备知识、主要结论部分、讨论部分以及算例部分。作者所讨论的要点非常明确,即如何将实值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扩展到复值神经网络,两者在假设条件上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什么哪些差异,所得到的结论具有哪些联系。
(2)理清思路,明确学术价值。学者只有具备清晰且科学的思维,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联系。科技论文结构无固定格式,往往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构思。例如文献 “On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 via Vector Lyapunov Functions.”该论文虽长达13页且包含大量的讨论(讨论部分是采用边叙述结果边讨论的写作方式展开的),然而通过作者清晰紧凑的表达,该论文里包含的复杂理论却可以行云流水地表达出来。这与作者对该论文学术价值以及讨论主线的掌控是分不开的。
(3)对未来工作提出展望。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所取得研究成果必然是在过去他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讨论部分,应指出新成果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哪些扩展?例如文献“Passivity analysis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在讨论部分提出当前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工作展望,即将该文中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其它神经网络模型。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学者的学术深度,也可以达到促进学术发展和学术交流的目的。
4 结论
本文总结了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三个常见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最后给出了如何提高讨论部分写作的几点建议,这对提示学者重视讨论部分的撰写并提高科技论文投稿的录用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