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论文
本文共计35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论文
讨论部分是中英文科技论文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内容不但可以体现出作者博览文献、掌握科技动态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说明作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学术造诣的深浅。本文针对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CSSCI法学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基于SCILAB与Tcl/Tk构建中学几何教学的方式分析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English Seri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Science China讨论部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给出了如何提高该部分写作的几点建议。
1 讨论部分的重要性
科技论文无论采用哪种分类方式,其内容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构成。讨论是主体部分中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最终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可对全篇论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科技论文若只展现了作者本身取得的理论结果,缺少对所得理论的分析解释,缺少与其他学者取得的类似理论成果的评价和比较,那么就无法称得上是一篇高水平科技论文。一位知名教授在一次与学者探讨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研讨会上强调:“讨论部分最能体现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不容半点疏忽。在讨论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时,妄下结论夸大论文的学术价值,或者在发现自身取得结果与他人有异时,未进行反复核对推理及判断,轻易否定他人成果,贬低他人工作进而抬高自身,均属不恰当不负责的做法,甚至违背了学术道德。所以无论作为投稿者还是作为审稿者,在个人学术水平基础上,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科学、客观、准确地判断自己与评估他人。”由此可见讨论部分的学术意义以及重要性。然而关于讨论部分的写作,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善和解决。下面将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原因。
2 常见问题探讨
2.1 对所取得的结果认识不够深入,导致讨论的内容基本上是摘要或者结论的重述
有些学者在讨论部分惯用这样的结构进行叙述,例如“注(Remark):定理X采用了X方法,在X的假设下,利用了X理论,得到了X条件”。这种讨论形式与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结构上均如出一辙。这是学者对科技论文讨论部分的定义不清所致。所谓讨论是指以结果为依据,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将研究结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文字表述,进而回答前言中所提出的问题。有些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即便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都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但是因讨论部分不当而被拒绝录用。笔者向一篇国际期刊投稿时也遇到类似问题,专家给出如下审稿意见:“The authors claim that their approach is less conservative than the ones existing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this is the main motivation of the paper, this point should be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s and the advantages should be clearly illustrated through appropriate examples.”事实上在做此科研工作时,笔者已经做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并确信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但是在论文中因缺少讨论部分而未体现出创新性。为了能够清楚地回答审稿专家的意见,进一步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将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对研究结果的低保守性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并采用了2个算例将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所取得的类似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此外,亦有学者倾向于将研究结果和讨论结合在一起撰写。若可以通过此边叙边议的写作方式将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同时阐述出变化趋势和规律,且能够表明自己的观点,避免了将结果与讨论混淆,则不属此例。

